[實用新型]車用LNG氣瓶框架及其副梁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795542.8 | 申請日: | 2014-12-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279053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22 |
| 發明(設計)人: | 王崗;谷雪松;吳潤漢;王佳 | 申請(專利權)人: | 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K15/07 | 分類號: | B60K15/07;B62D21/09 |
| 代理公司: | 中國商標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11234 | 代理人: | 宋義興 |
| 地址: | 710200 陜西省西安***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用 lng 框架 及其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商用車底盤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車用LNG氣瓶框架,尤其適用于重型卡車的LNG氣瓶框架。
背景技術
中國汽車工業近幾年的發展十分迅猛,尤其是重卡行業,需求量不斷上升,然而傳統的石油燃料帶來的一系列環境污染,卻成為一個巨大的難題。因此必須尋找一種新的能源代替傳統的石油燃料。LNG即液化天然氣,被稱作最干凈的能源之一,并且LNG具有價格低廉、安全性高等特點,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因此在重卡行業中被大力推廣。然而LNG重卡卻為制造商帶來了成本和經濟效益等問題,因此,如何最大化地減少LNG重卡的成本,成為了當今一個熱門話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車用LNG氣瓶框架及其副梁,分為左右兩個對稱的副梁,分別安裝在氣瓶框架底端,主要作用是將氣瓶框架與車架進行連接。該副梁采用槽鋼結構,受力集中區域加焊封板,可應用于不同寬度車架和單雙層氣瓶框架,在達到了高強度的同時,也實現了輕量化和通用化要求,減少了LNG重卡的成本,為LNG重卡帶來了不可估量的經濟效益。
一種車用LNG氣瓶框架的副梁,副梁分為左右兩個對稱的副梁,分別安裝在氣瓶框架底端,副梁將氣瓶框架與車架進行連接,副梁整體采用C型折彎板結構。
一種車用LNG氣瓶框架的副梁,副梁分為左右兩個對稱的副梁,分別安裝在氣瓶框架底端,副梁將氣瓶框架與車架進行連接,副梁整體采用C型槽鋼結構。
進一步地,在副梁應力集中區域加焊加強板,加強版連接副梁的彎折面,形成封閉的截面。
進一步地,副梁與氣瓶框架采用焊接方式連接,副梁的各個面之間采用圓角過渡。
進一步地,每個副梁上的加強板為兩塊,分別位于氣瓶框架的豎直支架的支撐面附近。
進一步地,以車頭方向為前,與車頭方向一致,左側設有左副梁,右側設有右副梁,各副梁的前端采用燕尾結構。
進一步地,以車頭方向為前,各副梁的后端為斜坡結構,該斜坡結構為越向后則垂直尺寸越小。
進一步地,副梁上還設有多個連接支架安裝孔,連接支架通過該安裝孔連接副梁與車架,多個孔位用于調節副梁與車架的安裝位置,以調節氣瓶框架與車架的相對安裝位置。
進一步地,每個副梁上均配備安裝孔,以安裝左右鞍座,利用鞍座加固副梁與氣瓶框架的連接。
一種車用LNG氣瓶框架,采用上述任一種所述的車用LNG氣瓶框架的副梁,氣瓶框架為單瓶或雙瓶框架。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車用LNG氣瓶框架左副梁的主視圖;
圖2為圖1的右視圖;
圖3為圖1的俯視圖;
圖4為本發明車用LNG氣瓶框架右副梁的主視圖;
圖5為圖4的右視圖;
圖6為圖4的俯視圖;
圖7為本發明車用LNG氣瓶框架副梁安裝在雙層框架中的主視圖;
圖8為圖7的右視圖;
圖9為本發明車用LNG氣瓶框架副梁安裝在單層框架中的主視圖;
圖10為圖9的右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地說明:
如圖所示,其中1——左副梁;2——加強板;3——連接支架的安裝孔;4——鞍座安裝孔;5——燕尾設計結構;6——車架;7——連接支架;8——副梁安裝位置;9——左副梁;10——右副梁。
車用LNG氣瓶框架的副梁,副梁為左右對稱件,副梁采用C型折彎板結構或槽鋼結構設計,以焊接形式與氣瓶框架連接,整體強度較高,可適用于不同寬度的車架,通用性強;應力集中區域去除材料,減少應力集中;以車頭方向為前,與車頭方向一致,左側設有左副梁,右側設有右副梁;副梁與氣瓶框架采用焊接方式連接;副梁的各個面之間采用圓角過渡;副梁上設有多個與車架連接的安裝孔3;在主要承重區域例如氣瓶框架的豎直支架的受力點附近增設加強板2進行封裝焊接,提高副梁強度,滿足整體性能的需求;副梁上還設有多個連接支架安裝孔3,連接支架7通過該安裝孔連接副梁與車架6,通過連接支架與車架連接,可方便調節氣瓶框架在車架上的位置,適合不同寬度的車架;副梁上開設有三個鞍座安裝孔4,用于左右副梁分別與左右鞍座的連接,增強副梁與框架的連接;副梁的前端采用燕尾設計結構5,即開有V型向內的缺口,用于減小應力緩沖;各副梁的后端為斜坡結構,該斜坡結構為越向后則垂直尺寸越小,減小應力集中的同時減輕了副梁重量;工作人員只需核定副梁位置,即可快速安裝整個氣瓶框架,具有安裝簡便快速的特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未經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79554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