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轉向機齒條極限位置限位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795423.2 | 申請日: | 2014-12-1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279605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22 |
| 發明(設計)人: | 邢麗華;劉琦;何維;詹衛煒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風汽車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3/12 | 分類號: | B62D3/12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鴻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轉向 齒條 極限 位置 限位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零部件領域,具體地指一種轉向機齒條極限位置限位結構。
背景技術
汽車轉向過程中,有一定的轉角要求,轉角到極限位置要有限位結構,傳統轉向機無非金屬緩沖擋圈,拉桿內球頭與殼體直接接觸限位,會產生清脆的金屬碰撞音,影響駕乘舒適性。長期使用還會導致兩者的磨損,影響使用壽命。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決上述背景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轉向機齒條極限位置限位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轉向機齒條極限位置限位結構,包括轉向機殼體、齒條和拉桿內球頭;所述的轉向機殼體內壁沿徑向方向凸起形成限位凸臺,限位凸臺的左右兩側側壁形成極限限位位置;所述齒條可左右滑動地套接于轉向機殼體內,拉桿內球頭固定于齒條的兩端,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非金屬擋圈;所述的限位凸臺兩端沿徑向方向凹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的非金屬擋圈固定于第一凹槽內,非金屬緩沖擋圈的長度大于第一凹槽的槽體深度。
進一步的所述非金屬緩沖擋圈包括環狀的緩沖圈;所述的緩沖圈外側端面上設置有向外延伸的凸棱;所述的第一凹槽內設置有對應凸棱的第二凹槽,非金屬緩沖擋圈通過凸棱與第二凹槽的過盈配合連接固定于第一凹槽上。
本實用新型通過非金屬緩沖擋圈對拉桿內球頭實現限位作用,避免了拉桿內球頭直接與殼體產生碰撞,減小了碰撞產生的噪音,提升駕乘舒適性。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具有極大的推廣價值。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非金屬緩沖擋圈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3:本實用新型非金屬緩沖擋圈軸視圖;
其中:1—轉向機殼體;2—齒條;3—拉桿內球頭;4—通孔;5—限位凸臺;6—非金屬緩沖擋圈;7—第一凹槽;8—第二凹槽;9—凸棱;10—緩沖圈。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3,一種轉向機齒條極限位置限位結構,包括轉向機殼體1、齒條2和拉桿內球頭3,轉向機殼體1為一圈環繞的殼體結構,中間設置有貫通的通孔4,齒條2套接于通孔4內,并于通孔4內沿其軸線左右運動(如圖1所示,圖中所示的左側為通孔4的左側,右側為通孔的右側)。齒條2的左右兩端固定有拉桿內球頭3。
通孔4內的轉向機殼體1內壁上設置有一圈向其軸線凸起的限位凸臺5,限位凸臺5的左右兩側的端部形成極限限位位置。當齒條2在通孔4內左右滑動,運動到極限限位位置時,傳統方案是,拉桿內球頭3與限位凸臺5的左右兩端接觸,產生金屬碰撞金屬的聲音,影響使用。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是,在限位凸臺5的左右兩端設置有第一凹槽7,第一凹槽7的主要作用是安裝非金屬緩沖擋圈6。
非金屬緩沖擋圈6包括環狀的緩沖圈10,緩沖圈10的外側端面上設置有一圈凸棱9,第一凹槽7上靠近其軸線的端面上設置有對應凸棱9的第二凹槽8,通過特殊工具可以將凸棱9按壓進入到第二凹槽8中,使兩者過盈配合連接。非金屬緩沖擋圈6的側部與第一凹槽7的槽壁連接,非金屬緩沖擋圈6通過第一凹槽7與第二凹槽8的共同作用固定于限位凸臺5的端部極限限位位置處。
另外非金屬緩沖擋圈6可以設計成包覆整個第一凹槽7端面的形狀,這樣可以進一步完整保護轉向機殼體1.
當拉桿內球頭3運動到極限限位位置時,拉桿內球頭3與非金屬緩沖擋圈6接觸,非金屬緩沖擋圈6另一側與限位凸臺5的側壁連接,起到緩沖作用。實際使用時,非金屬緩沖擋圈6可以使用尼龍等具有緩沖效果的材料制作而成。
為了進一步增強緩沖效果,非金屬緩沖擋圈6的寬度大于第一凹槽7的槽體深度(第一凹槽7的槽體深度指限位凸臺5的兩側端部與第一凹槽7的端部之間的距離),即非金屬緩沖擋圈6長于第一凹槽7一截,這樣還可以避免力量過大時,拉桿內球頭3與第一凹槽7的側邊產生接觸,進一步增強緩沖效果。
使用時,通過專用工具將非金屬緩沖擋圈6壓入到第一凹槽7上,穿入齒條2,再將拉桿內球頭3固定在齒條2兩端,完成安裝。
本實用新型通過非金屬緩沖擋圈對拉桿內球頭實現限位作用,避免了拉桿內球頭直接與殼體產生碰撞,減小了碰撞產生的噪音,提升駕乘舒適性。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具有極大的推廣價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風汽車公司,未經東風汽車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79542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鵝頸式鋁合金車架縱梁
- 下一篇:新型嬰兒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