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風電塔筒運輸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730033.7 | 申請日: | 2014-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279207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22 |
| 發明(設計)人: | 楊曉晨;楊海波;楊光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海關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P3/40 | 分類號: | B60P3/40 |
| 代理公司: | 石家莊冀科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羨民;周曉萍 |
| 地址: | 066206 河***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風電塔筒 運輸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運輸設備,特別是運送大型風電塔筒的運輸裝置。
背景技術
風電塔筒是一種用于風力發電設備的大型部件,風電塔的前期制作是在車間場地內完成,之后需要轉運到裝焊場地進行內飾件安裝,再轉場到涂裝廠房進行外觀打砂、噴漆等工序。風電塔筒的直徑一般可達4-5米,長度20-30米,如此碩大部件的轉運過程目前是依靠加長平板運輸完成。采用平板運輸車轉運風電塔筒存在的問題如下:1、每次運輸前,均需要配置與塔筒直徑相匹配的擱架,根據塔筒筒體的長度確定擱架的位置,并將擱架和運輸車車架之間固定牢固,然后再用起重設備將塔筒吊裝到擱架上,最后利用鋼絲繩卡環等將風電塔筒綁扎牢靠,才能運輸。上述過程操作繁復耗時費力,工作效率低;2、風電塔筒置放到平板運輸車上后,重心較高,運輸過程對駕駛員的要求很高,若運輸過程中轉彎過大,或者路面不平,很容易發生傾翻,造成嚴重的安全事故。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之弊端,提供一種可降低風電塔筒重心、轉彎平穩、裝卸省時省力的風電塔筒運輸裝置。
本實用新型所述問題是以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風電塔筒運輸裝置,由主動車和從動車組成,所述主動車、從動車分別包括兩根固定鞍、兩套浮動鞍支架、臺車組和支撐風電塔筒的浮動鞍,臺車組安裝在固定鞍下部,所述固定鞍為弧形,兩根固定鞍的兩端分別固接浮動鞍支架,各浮動鞍支架設有底板和頂板,在底板、頂板之間并排設置兩根可自由轉動的立輥;所述浮動鞍包括弧形彎梁,弧形彎梁兩側設有圓弧轉向導板,各圓弧轉向導板固接向外延伸的轉動軸,位于弧形彎梁兩端的兩根轉動軸分別由兩浮動鞍支架的底板支撐,兩圓弧轉向導板分別與各套浮動鞍支架的立輥相切。
上述風電塔筒運輸裝置,所述兩根固定鞍的高度位置低于弧形彎梁。
上述風電塔筒運輸裝置,所述圓弧轉向導板的弦長大于兩根并排設置立輥的中心距。
上述風電塔筒運輸裝置,各轉動軸外側套裝轉動套,轉動軸與轉動套間隙配合,轉動軸端部設有軸端擋板。
上述風電塔筒運輸裝置,所述主動車的前端設有牽引架。
上述風電塔筒運輸裝置,所述臺車組設有四部臺車,各臺車設有臺車架和車輪,臺車架包括兩塊側板和固定在兩塊側板上的支撐板,兩側板為斜板,兩側板上設有半圓形的連接臺,車輪軸上安裝扇形連接板,連接臺與扇形連接板螺栓連接,所述支撐板固接固定鞍。
本實用新型針對解決大型風電塔筒的轉運問題而設計了一種風電塔筒運輸裝置。所述運輸裝置由主動車和從動車組成,主動車、從動車分別設有臺車組、固定鞍、浮動鞍和浮動鞍支架,由臺車組支撐固定鞍及浮動鞍支架,由固定鞍支架支撐浮動鞍。運輸時風電塔筒直接置放到浮動鞍上,降低了工件重心,而且裝卸簡便快捷;運輸過程浮動鞍支架的立輥與浮動鞍的圓弧轉向導板保持相切狀態,起到對浮動鞍轉動導向和限位作用,控制轉彎時的轉角,使運輸裝置轉彎平穩。采用本實用新型每個工作日可轉運風電塔筒10根,提高工作效率66%,并為企業節省大筆外租平板運輸車的費用。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2是主動車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浮動鞍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浮動鞍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臺車的結構示意圖;
圖6、圖7是浮動鞍相對浮動鞍支架角度變化示意圖。
圖中各標號清單為:1、風電塔筒,2、主動車,3、從動車,4、牽引架,5、臺車,5-1、車輪,5-2、扇形連接板,5-3、連接臺,5-4、側板,5-5、支撐板,6、固定鞍,7、浮動鞍支架,7-1、頂板,7-2、底板,7-3、立輥,8、浮動鞍,8-1、弧形彎梁,8-2、圓弧轉向導板,8-3、轉動軸,8-4、轉動套,8-5、軸端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參看圖1本實用新型風電塔筒運輸裝置由主動車2和從動車3組成,主動車、從動車配套使用,運輸風電塔筒1時,主動車、從動車前后布置,風電塔筒放置在主動車、從動車上,主動車在前由牽引車牽引運動,從動車在后依靠風電塔筒自重產生的摩擦力隨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海關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山海關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730033.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