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客車隨動轉向橋鎖止氣缸和減震器的組合安裝支架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686981.5 | 申請日: | 2014-1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249774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08 |
| 發明(設計)人: | 史先松;趙理想;王澤平;李亞妮;倪良春;蔡圣全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安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G13/00 | 分類號: | B60G13/00;B62D5/06;B62D7/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專利事務所 34115 | 代理人: | 金凱 |
| 地址: | 230051***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客車 轉向 橋鎖止 氣缸 減震器 組合 安裝 支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城市公交客車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客車隨動轉向橋鎖止氣缸和減震器的組合安裝支架。
背景技術
城市公交是人們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隨著出行人數的與日俱增,公交網絡已遍布城市的每個角落。在國內公交市場日益飽和的同時,各客車企業均在努力開發國外新興市場,越來越多的中國客車行駛在各國公路上。
目前,常用的城市公交客車隨動轉向橋鎖止氣缸和減震器各自擁有獨立的安裝支架,不僅增加了客車前懸架的零件數量,不利于部件質量控制,而且裝配工序復雜,簧下重量大,前懸架總成的制造成本高。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客車隨動轉向橋鎖止氣缸和減震器的組合安裝支架,采用該組合安裝支架能夠減少前懸架的零件數量,簡化裝配工序,減小簧下重量,降低隨動轉向橋懸架總成的制造成本。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客車隨動轉向橋鎖止氣缸和減震器的組合安裝支架,包括支架本體,所述支架本體由支架一和支架二組成,所述支架一上開設有用于與鎖止氣缸連接的氣缸安裝孔和螺栓固定孔,所述支架二上開設有用于與減震器連接的減震器安裝孔,及用于與隨動轉向橋和氣囊安裝支座連接的螺栓安裝孔。
所述支架二的橫截面積為L型,包括豎直設置的第一連接板和水平設置的第二連接板,所述減震器安裝孔和螺栓安裝孔均設置在第二連接板上。
所述支架一為一板體,所述支架一垂直焊接于第一連接板的側面,且與第二連接板所形成的截面夾角小于90度。
所述第一連接板和第二連接板所形成的夾角處設有至少一條加強筋。
所述支架一通過至少一條連接桿與支架二固定連接。
所述支架本體通過定位稍和螺栓固定在隨動轉向橋和氣囊安裝支座之間。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組合安裝支架將鎖止氣缸及減震器共用一組合支架,不僅減少了前懸架零件的數量,有助于部件質量控制,而且還簡化了裝配工序,減小了簧下重量,降低了隨動轉向橋懸架總成的制造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組合安裝支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組合安裝支架的側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組合安裝支架的俯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組合安裝支架與前橋穩定桿和減震器的組裝示意圖(主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組合安裝支架與前橋穩定桿和減震器的組裝示意圖(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如圖1~圖5所示,本實施例的客車隨動轉向橋鎖止氣缸和減震器的組合安裝支架,包括支架本體,支架本體由支架一1和支架二2組成,支架一1上開設有用于與鎖止氣缸3連接的氣缸安裝孔11和螺栓固定孔12,支架二2上開設有用于與減震器4連接的減震器安裝孔211,及用于與隨動轉向橋5和氣囊安裝支座6連接的螺栓安裝孔212。支架二2的橫截面積為L型,包括豎直設置的第一連接板21和水平設置的第二連接板22,減震器安裝孔211和螺栓安裝孔212均設置在第二連接板22上。支架一1為一板體,支架一1垂直焊接于第一連接板21的側面,且與第二連接板22所形成的截面夾角小于90度。
為了加強支架一和支架二的穩固性,在第一連接板21和第二連接板22所形成的夾角處設有至少一條加強筋7,支架一1通過一條、兩條或多條連接桿8與支架二2固定連接。在本實施中,為了增加支架的穩固性的同時也要減小簧下重量,該連接桿8為兩根,其一端與支架一1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支架二2固定連接,連接后的支架一1、支架二2和連接桿8形成一個穩定的三角形結構。支架本體通過定位稍9和螺栓10固定在隨動轉向橋5和氣囊安裝支座6之間。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組合安裝支架將鎖止氣缸及減震器共用一組合支架,不僅減少了前懸架零件的數量,有助于部件質量控制,而且還簡化了裝配工序,減小了簧下重量,降低了隨動轉向橋懸架總成的制造成本。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安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安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68698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