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新型發光二極管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474787.0 | 申請日: | 2014-08-21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029846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2-17 |
| 發明(設計)人: | 夏洪貴;趙國選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市佳新美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33/40 | 分類號: | H01L33/40;H01L33/3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02368 重慶市大足縣***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發光二極管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半導體設計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發光二極管。
背景技術
半導體發光二極管(1ight—emittingdiode,LED)已在很多高效固態照明領域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例如全色彩屏幕顯示器、汽車用燈、背光源、交通信號燈、景觀及日常照明等。由于半導體折射率與空氣折射率差大,使出光面的出光錐體小,電極、襯底對光的吸收等原因造成A1GalnPLED的光提取效率很低。目前國內外的主要解決辦法包括:生長厚電流擴展層,生長DBR反射鏡,晶片鍵合技術制作GaP透明襯底,表面再構,光子晶體,晶體薄膜結構及全方位反射鏡等。
全方位反射鏡薄膜LED結構能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全方位反射鏡(omni.directionalreflector,ODR),對從任何方向入射的光都具有高反射率,使LED具有高提取效率口。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新型發光二極管。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新型發光二極管,包括n電極,所述n電極設置在ITO層上,所述ITO層濺射在P-GaAs層上;所述P-GaAs層鍵合在Si支架上,所述Si支架非鍵合P-GaAs層面上設置有P電極;所述P-GaAs面外延生長SiO2層,所述SiO2層上腐蝕有導電孔;所述SiO2層上濺射有AuZnAu層,所述AuZnAu層只在導電孔處與所述SiO2形成P型歐姆接觸,所述AuZnAu層上濺射Au合金層;所述Au合金層在非導電孔處與SiO2形成全方位反射鏡。
所述金屬Au合金層具有高發射率和提取效率,增強了發光二極管的光強。同時,AuZnAu層歐姆接觸只形成在SiO2導電孔處,在非導電孔處,只有Au合金層形成反光鏡,這樣解決了AuZnAu層作為歐姆接觸金屬反射率低的問題。所述Si支架具有較好的散熱、導電性能,有利的提高發光二極管的整體性能。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進一步,所述n電極上表面形狀和結構截面成形,有效解決了電流擁擠問題,使得發光二極管電流擴展更好。
進一步,所述ITO層與SiO2之間設置有n-(Al0.7Gal0.3)0.5In0.5P限制層,用于電流擴展,使ITO層表面粗化,形成納米結構;ITO層表面粗化抑制了發光二極管表面的光反射,增強了光的散射使一部分光逸出,另一部分光經全反光鏡(ODR)結構反射后可再一次出射;此限制層既提高了發光二極管的亮度,又使得之后生長的ITO層10和n-(Al0.7Gal0.3)0.5In0.5P限制層的接觸比較牢固。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合理,構建的全方位反射鏡薄膜結構,有效的增強了發光二極管的光強和光功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發光二極管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發光二極管n電極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各標號所代表的部件如下:1、AuZnAu層,2、Au合金層,3、Si支架,4、P電極,5、SiO2層導電孔,6、SiO2層,7、n-(Al0.7Gal0.3)0.5In0.5P限制層,8、P-GaAs層,9、n電極,10、ITO層,11、n電極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市佳新美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重慶市佳新美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47478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