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公交車動力模塊框架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344615.1 | 申請日: | 2014-06-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920905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05 |
| 發明(設計)人: | 孔建海;金煜鵬;陳順華;周志宏;李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州黃海汽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21/02 | 分類號: | B62D2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濟緯天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徐琳淞 |
| 地址: | 2130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公交車 動力 模塊 框架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公交車動力模塊框架。
背景技術
目前大、中型客車底盤都是做成一個整體,即發動機、變速箱、車橋、懸掛和其它分總成都是裝在一個車架總成上形成一個底盤總成。這樣在拆、裝動力總成、檢修動力總成非常不方便,原底盤上更換動力總成也無法實現。為了方便拆裝,提高裝配效率,申請人考慮將發動機和變速箱及ATS總成等裝在一個獨立的動力模塊框架上形成一個動力及傳動模塊總成。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公交車動力模塊框架,使動力模塊可以單獨裝配,提高裝配效率。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公交車動力模塊框架,包括由前上橫梁、前下橫梁、前左豎梁和前右豎梁固定連接而成的前框架,由后上橫梁、后下橫梁、后左豎梁和后右豎梁固定連接成成的后框架,以及左縱梁、右縱梁、右斜縱梁、前左中豎梁和前右中豎梁;所述左縱梁的前端固定在前下橫梁與前左豎梁的連接處,后端固定在后下橫梁與后左豎梁的連接處;所述右縱梁的前端固定在前下橫梁與前右豎梁的連接處,后端固定在后下橫梁與后右豎梁的連接處;所述右斜縱梁前端固定在前上橫梁與前右豎梁的連接處,后端固定在后下橫梁與后右豎梁的連接處;所述前左中豎梁和前右中豎梁分別固定在前框架的左中部和右中部。
所述前上橫梁、前下橫梁、前左豎梁、前右豎梁、左縱梁、右縱梁、右斜縱梁、后上橫梁、后下橫梁、后左豎梁、后右豎梁、前左中豎梁和前右中豎梁均設有若干預留孔。
所述前上橫梁、前下橫梁、前左豎梁、前右豎梁、左縱梁、右縱梁、右斜縱梁、后上橫梁、后下橫梁、后左豎梁、后右豎梁、前左中豎梁和前右中豎梁的截面均呈“工”字形。
所述前上橫梁和前下橫梁上均設有若干前車架連接孔;所述前上橫梁的中部設有管路固定孔。
所述前下橫梁與前右中豎梁的連接處設有變速箱吊掛梁下前安裝板;所述前右中豎梁的上部設有變速箱吊掛梁上安裝板;所述前下橫梁和前左中豎梁上均設有水管支架;所述前左中豎梁上設有搭鐵支架;所述前右中豎梁的中部設有預排水支架。
所述左縱梁上設有發動機懸置支架和油管固定支架;所述右斜縱梁上設有水管支架和水暖支架。
所述后上橫梁上設有水箱支架和空濾器安裝支架;所述后上橫梁的右端設有第一車身連接支架。
所述后下橫梁上設有龍門架安裝孔、消聲器安裝孔、變速箱吊掛梁下后安裝板、發動機支撐梁、車身連接孔和后防撞梁。
所述后左豎梁上設有第二車身連接支架、轉向油罐支架、三元催化器支架和油水分離器支架。
所述后右豎梁上設有中冷管支架和后啟動盒支架。
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實用新型能夠使公交車動力系統模塊化,動力系統裝可以安裝在本實用新型內部后再將本實用新型安裝到公交車的車架上,有效解決了公交車動力系統裝配時間長的問題,提高了裝配效率,同時動力系統既可以整體拆卸,又可以只拆除部分零件。
(2)本實用新型的前上橫梁、前下橫梁、前左豎梁、前右豎梁、左縱梁、右縱梁、右斜縱梁、后上橫梁、后下橫梁、后左豎梁、后右豎梁、前左中豎梁和前右中豎梁均設有若干預留孔,這種結構能夠有效提高本實用新型的通用性。
(3)本實用新型的前上橫梁、前下橫梁、前左豎梁、前右豎梁、左縱梁、右縱梁、右斜縱梁、后上橫梁、后下橫梁、后左豎梁、后右豎梁、前左中豎梁和前右中豎梁的截面均呈“工”字形,這種結構相比常用的矩形管少一個面,因此重量輕,便于折轉、造型。
(4)本實用新型的各種支架的設置,使發動機橫置于本實用新型內部,使后懸縮短,同時使軸距加大,有效解決整車縱擺現象,對整車的平順性、舒適性和穩定性都有較大的改善。
(5)本實用新型的各種支架的設置,使發動機、變速箱和ATS冷卻系統從左到右依次均衡分布,避免整車載荷不均的問題。
附圖說明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圖3為圖2的A-A剖視圖。
圖4為圖2的B-B剖視圖。
圖5為圖2的C-C剖視圖。
圖6為圖2的D-D剖視圖。
圖7為圖2的E-E剖視圖。
附圖中的標號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州黃海汽車有限公司,未經常州黃海汽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34461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