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升降翼升力轉輪傳遞式抗風型風力發電專用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295399.6 | 申請日: | 2014-06-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906180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29 |
| 發明(設計)人: | 秦鵬;李澤雄;向榮;楊輝;侯建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新疆華訊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武漢市晟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3D9/00 | 分類號: | F03D9/00;F03D1/00;F03D11/04 |
| 代理公司: | 烏魯木齊新科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65107 | 代理人: | 祁磊 |
| 地址: | 830022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 | 國省代碼: | 新疆;6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升降 升力 轉輪 傳遞 式抗風型 風力 發電 專用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風力機發電裝置結構的改進,特別是升降翼升力轉輪傳遞式抗風型風力發電專用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采用塔筒的風力機發電裝置其抗風性能仍然偏差,結構不盡合理,塔筒容易產生疲勞應力,繼而使自身彎曲,這會嚴重影響風力發電效率,甚至出現工業事故。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升降翼升力轉輪傳遞式抗風型風力發電專用裝置,結構更加合理,能進一步提高塔筒抗風性能。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升降翼升力轉輪傳遞式抗風型風力發電專用裝置,包括直驅式水平軸風力發電機和塔筒,風力發電機包括機艙、葉片、轉軸和發電機,在塔筒頂端定位固裝著可圍繞塔筒幾何中心軸線所在直線自轉的機艙,在機艙內部安裝著發電機和轉軸,在轉軸經機艙前端伸出的承載軸段上固裝著可圍繞該承載軸段環向均布的葉片;葉片受風力作用而圍繞轉軸幾何中心軸線所在直線公轉繼而帶動轉軸自轉并通過轉軸驅使發電機轉子轉動而輸出電能;還包括第一導軌、支撐架、升降活動基座、升降導輪、第一限位固定座、第二限位固定座、水平翼、碰觸傳力柱、支撐柱、傳力輪、扭簧、弧線段狀傳力部、直線狀傳力滑動桿和直線狀導滑筒;在塔筒外部固設著沿塔筒長度方向延伸且當葉片公轉時與水平面垂直的第一導軌,在塔筒外部筒壁上還固裝著第一限位固定座和第二限位固定座,升降導輪位于第一限位固定座和第二限位固定座之間,升降導輪定位安裝在支撐架上且被第一導軌約束并受第一限位固定座、第二限位固定座限位只能以在第一導軌上且位于第一限位固定座和第二限位固定座之間沿第一導軌長度方向往復滑動的方式與第一導軌相配裝在一起,支撐架則固裝在不與塔筒接觸的升降活動基座上,在升降活動基座上固裝著當塔筒被豎立固定時可受風力作用而克服重力上升的水平翼,碰觸傳力柱的底端固裝在升降活動基座上,碰觸傳力柱頂端的第一碰觸表面呈球面狀,支撐柱的一端固裝在塔筒靠近機艙的背部外筒壁上,在支撐柱的另一端定位安裝著可轉動的傳力輪和用于限制傳力輪轉動角度的扭簧,在傳力輪上固設著可與傳力輪同步轉動的弧線段狀傳力部,在弧線段狀傳力部的兩端分別設置著相互垂直的第一傳力面和第二傳力面,第一傳力面所在平面與第二傳力面所在平面相交匯而形成的直線與傳力輪自轉的幾何中心軸線相重合,直線狀導滑筒底端筒口固裝在塔筒靠近機艙的背部外筒壁上且當塔筒被豎立固定時直線狀導滑筒位于支撐柱的上方,直線狀傳力滑動桿經線狀導滑筒頂端通孔伸入直線狀導滑筒內并沿著直線狀導滑筒長度方向與其內筒周壁滑動配合,直線狀傳力滑動桿經線狀導滑筒頂端通孔伸出而外露于直線狀導滑筒外的頂端的第二碰觸表面也呈球面狀,傳力輪受扭簧作用而只能驅使第二傳力面單向地隨傳力輪轉動以始終壓觸直線狀傳力滑動桿頂端的球面狀表面;當水平翼受風力作用上升且帶動碰觸傳力柱上升繼而使傳力柱頂端設置有的第一碰觸表面碰觸第一傳力面之時,第一傳力面將其受到的水平翼所產生的升力依次通過可隨傳力輪同步轉動的弧線段狀傳力部本體、第二傳力面轉換成與受風力作用旋轉的葉片的迎風面所受到的作用力基本相反的逆向阻抗力,該逆向阻抗力依次通過第二傳力面、與第二傳力面始終相碰觸的第二碰觸表面施加于直線狀傳力滑動桿本體,受到該逆向阻抗力的直線狀傳力滑動桿相應向塔筒靠近機艙的背部外筒壁滑動而伸入直線狀導滑筒內部繼而該逆向阻抗力通過直線狀傳力滑動桿的底端傳遞給塔筒靠近機艙的筒壁,以至該逆向阻抗力通過塔筒靠近機艙的筒壁抗拒該葉片迎風面受風力驅使所產生的作用力。
本實用新型根據力矩平衡原理,本實用新型水平固定翼產生的升力依次通過碰觸傳力柱、傳力輪(轉輪)固設有的弧線段狀傳力部、直線狀傳力滑動桿被分解成沿水平指向的阻抗力,該阻抗力最終傳遞給塔筒靠近機艙的筒壁,以平衡受風力作用而旋轉的葉片迎風面所受到的作用力。本實用新型結構更加合理,能進一步提高塔筒抗風性能。
附圖說明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總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升降翼升力轉輪傳遞式抗風型風力發電專用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直驅式水平軸風力發電機和塔筒17,風力發電機包括機艙2、葉片1、轉軸和發電機,在塔筒17頂端定位固裝著可圍繞塔筒17幾何中心軸線所在直線自轉的機艙2,在機艙2內部安裝著發電機和轉軸,在轉軸經機艙2前端伸出的承載軸段上固裝著可圍繞該承載軸段環向均布的葉片1;葉片1受風力作用而圍繞轉軸幾何中心軸線所在直線公轉繼而帶動轉軸自轉并通過轉軸驅使發電機轉子轉動而輸出電能;還包括第一導軌16、支撐架12、升降活動基座15、升降導輪14、第一限位固定座11、第二限位固定座18、水平翼13、碰觸傳力柱10、支撐柱20、傳力輪19、扭簧、弧線段狀傳力部7、直線狀傳力滑動桿4和直線狀導滑筒3;在塔筒17外部固設著沿塔筒17長度方向延伸且當葉片1公轉時與水平面垂直的第一導軌16,在塔筒17外部筒壁上還固裝著第一限位固定座11和第二限位固定座18,升降導輪14位于第一限位固定座11和第二限位固定座18之間,升降導輪14定位安裝在支撐架12上且被第一導軌16約束并受第一限位固定座11、第二限位固定座18限位只能以在第一導軌16上且位于第一限位固定座11和第二限位固定座18之間沿第一導軌16長度方向往復滑動的方式與第一導軌16相配裝在一起,支撐架12則固裝在不與塔筒17接觸的升降活動基座15上,在升降活動基座15上固裝著當塔筒17被豎立固定時可受風力作用而克服重力上升的水平翼13,碰觸傳力柱10的底端固裝在升降活動基座15上,碰觸傳力柱10頂端的第一碰觸表面9呈球面狀,支撐柱20的一端固裝在塔筒17靠近機艙2的背部外筒壁上,在支撐柱20的另一端定位安裝著可轉動的傳力輪19和用于限制傳力輪19轉動角度的扭簧,在傳力輪19上固設著可與傳力輪19同步轉動的弧線段狀傳力部7,在弧線段狀傳力部7的兩端分別設置著相互垂直的第一傳力面8和第二傳力面6,第一傳力面8所在平面與第二傳力面6所在平面相交匯而形成的直線與傳力輪19自轉的幾何中心軸線相重合,直線狀導滑筒3底端筒口固裝在塔筒17靠近機艙2的背部外筒壁上且當塔筒17被豎立固定時直線狀導滑筒3位于支撐柱20的上方,直線狀傳力滑動桿4經線狀導滑筒頂端通孔伸入直線狀導滑筒3內并沿著直線狀導滑筒3長度方向與其內筒周壁滑動配合,直線狀傳力滑動桿4經線狀導滑筒頂端通孔伸出而外露于直線狀導滑筒3外的頂端的第二碰觸表面5也呈球面狀,傳力輪19受扭簧作用而只能驅使第二傳力面6單向地隨傳力輪19轉動以始終壓觸直線狀傳力滑動桿4頂端的球面狀表面;當水平翼13受風力作用上升且帶動碰觸傳力柱10上升繼而使碰觸傳力柱10頂端設置有的第一碰觸表面9碰觸第一傳力面8之時,第一傳力面8將其受到的水平翼13所產生的升力依次通過可隨傳力輪19同步轉動的弧線段狀傳力部7本體、第二傳力面6轉換成與受風力作用旋轉的葉片的迎風面所受到的作用力基本相反的逆向阻抗力,該逆向阻抗力依次通過第二傳力面6、與第二傳力面6始終相碰觸的第二碰觸表面5施加于直線狀傳力滑動桿4本體,受到該逆向阻抗力的直線狀傳力滑動桿4相應向塔筒17靠近機艙2的背部外筒壁滑動而伸入直線狀導滑筒3內部繼而該逆向阻抗力通過直線狀傳力滑動桿4的底端傳遞給塔筒17靠近機艙2的筒壁,以至該逆向阻抗力通過塔筒17靠近機艙2的筒壁抗拒該葉片1迎風面受風力驅使所產生的作用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新疆華訊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武漢市晟聯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新疆華訊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武漢市晟聯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29539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風力發電機艙罩
- 下一篇:具有輔助除塵功能的起動機端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