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下肢康復訓練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294541.5 | 申請日: | 2014-06-05 |
| 公開(公告)號: | CN204319201U | 公開(公告)日: | 2015-05-13 |
| 發明(設計)人: | 張邦成;王占禮;高智;姜大偉;陳立巖;柳虹亮;胡艷娟;唐新星;何麗鵬;蔡赟;張立建;何猛;謝涵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春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H1/02 | 分類號: | A61H1/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30012 吉林***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下肢 康復訓練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下肢康復訓練裝置,屬于醫療器械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深,特別是老年人生理機能的衰退導致下肢的靈活性不斷下降,此外,由于各種疾病而引起的肢體運動性障礙的病人也在顯著增加。對于下肢的康復訓練,目前的治療辦法是通過人工或簡單的醫療設備進行的康復理療,該方法已經遠不能滿足患者的需求。在我國,作為醫學與工學結合的產物下肢康復設備的研究起步較晚,就下肢康復設備而言,產品功能單一,其應用范圍僅限于局部關節,即腳部、踝關節、小腿、膝關節、大腿及腰部髖關節的康復,產品主要由單獨的器械完成的,沒有能夠實現整個下肢各個關節康復的集成產品,并且現有產品的智能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國醫療設備自動化程度較高的大多數為進口設備,成本較高,因此,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隨著該領域技術研究的深入,康復設備的國產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下肢康復訓練裝置,以解決現有訓練裝置智能化程度不高和自主訓練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由扶手及其支架(1)、控制裝置(2)、背帶裝置(3)、下肢輔助運動機構(4)、髖關節位置調節裝置(5)、履帶機構(6)、機架(7)組成;扶手及其支架(1)以及履帶機構(6)通過螺栓連接到機架(7)上,控制裝置(2)連接到機架(7)前端,背帶裝置(3)連接到機架(7)后端,下肢輔助運動機構(4)及髖關節位置調節裝置(5)安裝在背帶裝置?(3)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下肢康復訓練裝置的下肢輔助運動機構是由氣缸帶動的,在控制裝置的指令下可以進行雙下肢的交替步態運動,更改參數還可以實現不同的節奏,從而適應不同的人群。
本實用新型下肢康復訓練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對患者的康復訓練科學有效,并且適用人群范圍廣,患者進行下肢的康復訓練時可以獨自完成,可以減少不必要的人力資源浪費。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總體外形;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扶手及其支架;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控制裝置、背帶裝置及機架;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下肢輔助運動機構;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髖關節位置調節裝置;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履帶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圖1,下肢康復訓練裝置是由扶手及其支架、控制裝置、背帶裝置、下肢輔助運動機構、髖關節位置調節裝置、履帶機構和機架等幾個部分組成的。
參閱圖2,下肢康復訓練裝置的扶手及其支架,是由扶手橫桿104、扶手連接106、螺栓107、轉銷108、扶手高度調節桿103、鎖扣102和套筒101組成。扶手連接106與轉銷108通過螺栓107連接,扶手連接106的凹槽面與扶手橫桿104通過螺釘緊固,轉銷108的下端圓柱與扶手高度調節桿103上端面的孔間隙配合,因此轉銷108和扶手高度調節桿103可以相互轉動。扶手高度調節桿103的下部裝入套筒101內,套筒101的上部安裝有一個鎖扣102,而扶手高度調節桿103的桿部均布有一些凹槽,于是通過鎖扣102就可以調節扶手橫桿104的高度。
參閱圖3,下肢康復訓練裝置的控制裝置是由顯示屏203和顯示屏支柱202組成。顯示屏203里安裝有控制裝置,各種指令通過顯示屏203顯示出來,顯示屏203由顯示屏支柱202固定在底座201上。
參閱圖3,下肢康復訓練裝置的背帶裝置是由上肢固定套204、滑輪205、鋼絲繩206、滾筒208和回轉把手209組成。上肢固定套204由鋼絲繩206通過滑輪205與下方的滾筒208固定連接,滑輪205和滾筒208都與支架207固定,而滾筒208與回轉把手209固定連接,因此當轉動回轉把手209時,滾筒208就轉動起來,于是就將鋼絲繩206向下拉動,這就可以調節上肢固定套204的上下位置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春工業大學,未經長春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29454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