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自保溫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269640.8 | 申請日: | 2014-05-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939174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12 |
| 發明(設計)人: | 嚴玉梅;林克輝;張憲圓;李向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省建筑材料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E04C1/41 | 分類號: | E04C1/41 |
| 代理公司: | 廣州知友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宣國華 |
| 地址: | 51016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保溫 混凝土 小型 空心 砌塊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材料,具體地說是一種自保溫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
背景技術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由于具有節土、利廢、高強、易施工、生產過程免燒結等多項優點,是替代實心黏土磚的較理想和實用的產品,作為新型墻體材料的主導產品之一在我國各地得到了廣泛地推廣應用。但是,近年來隨著我國建筑節能目標的不斷提高,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的保溫、隔熱性能已無法滿足要求。
因此,需對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進行改造,使其滿足建筑節能對墻體材料的要求。通過優化選型設計,并在混凝土空心砌塊中填充或夾有機或無機輕質保溫材料的方式,使其達到自保溫墻體的要求,從而制得復合自保溫砌塊。該種產品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無需掛網,能大大簡化建筑外墻的施工難度,特別是以無機保溫材料作為芯材的復合自保溫砌塊,由于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和耐久性能,解決了當前保溫墻材存在的主要問題,實現了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的升級換代,并且隨著GB/T29060-2012《復合保溫磚和復合保溫砌塊》和JG/T407-2013《自保溫混凝土復合砌塊》等標準的相繼實施,該類產品必將得到進一步發展。但當前以無機發泡混凝土作為保溫芯材的復合自保溫砌塊仍然存在砌塊構造不合理、熱橋較多、保溫隔熱性能差及施工便利性差等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自保溫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
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自保溫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包括頂部敞口的中空砌塊本體,該砌塊本體由前側壁、后側壁、左側壁和右側壁連接組成的側框以及封閉所述側框底部的底壁構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側壁與右側壁之間設置有垂直于所述底壁的前橫肋和后橫肋,該前橫肋和后橫肋將砌塊本體的內部空腔分隔成前部空腔、中部空腔和后部空腔,所述中部空腔內設有平齊于砌塊本體頂面的保溫芯材。
為了進一步提高砌塊的強度,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的前側壁與前橫肋之間設置有垂直于所述底壁的前縱肋,該前縱肋將所述前部空腔分隔成左前側空腔和右前側空腔;所述的后側壁與后橫肋之間設置有垂直于所述底壁的后縱肋,該后縱肋將所述后部空腔分隔成左后側空腔和右后側空腔。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所述的前側壁、后側壁、左側壁、右側壁、底壁、前橫肋、后橫肋、前縱肋和后縱肋壓制成型為一整體。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砌塊本體的形狀為長方體形,所述前橫肋和后橫肋均垂直于所述左側壁和右側壁,所述前縱肋和后縱肋均垂直于所述前橫肋和后橫肋,所述前縱肋和后縱肋分別位于前部空腔和后部空腔的中部位置,所述左前側空腔、右前側空腔、左后側空腔和右后側空腔具有相同的尺寸,并且以前后對稱和左右對稱的方式設置在所述砌塊本體的頂面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前側壁、后側壁、左側壁和右側壁的厚度均為20mm,所述底壁的厚度為10mm,所述前橫肋、后橫肋、前縱肋和后縱肋的厚度為15mm,所述保溫芯材沿前后方向的厚度為70mm,所述左前側空腔、右前側空腔、左后側空腔和右后側空腔沿前后方向的寬度均為25mm。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所述的保溫芯材為干密度在150kg/m3以下的輕質發泡混凝土。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改進,所述左側壁和右側壁的外側面上分別開有凹槽。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所述兩個凹槽的深度均為5mm。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實用新型用前橫肋和后橫肋將砌塊本體的內部空腔分隔成前部空腔、中部空腔和后部空腔,并在中部空腔內設平齊于砌塊本體頂面的保溫芯材,通過這種三排孔設計有效阻斷和減少了熱橋,使前部空腔和后部空腔的空氣層被保溫芯材隔開,從而提高了砌塊的保溫隔熱性能;
第二,本實用新型通過開設在左側壁和右側壁的外側面上的凹槽減少了砌筑縫的影響,同時在實際施工時,部分砂漿的嵌入凹槽內加強了砌塊與砌塊之間的連接,增加了墻體穩定性,從而提高了砌塊的力學性能;
第三,本實用新型通過將砌塊本體的形狀設置為長方體形,并將左前側空腔、右前側空腔、左后側空腔和右后側空腔設置成具有相同的尺寸,并且以前后對稱和左右對稱的方式設置在砌塊本體的頂面上,從而事的砌塊前后、左右對稱,便于工人施工;
第四,本實用新型的左前側空腔、右前側空腔、左后側空腔和右后側空腔沿前后方向的寬度均設置為25mm,其適于帶手套的手指進入,并且前縱肋、后縱肋及保溫芯材厚度能夠利于手的夾持,進一步便于工人施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省建筑材料研究院,未經廣東省建筑材料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26964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U型陽光板的接點連接結構
- 下一篇:一種玻璃肋橫梁構造幕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