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自保溫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269640.8 | 申請日: | 2014-05-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939174U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12 |
| 發明(設計)人: | 嚴玉梅;林克輝;張憲圓;李向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省建筑材料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E04C1/41 | 分類號: | E04C1/41 |
| 代理公司: | 廣州知友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宣國華 |
| 地址: | 51016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保溫 混凝土 小型 空心 砌塊 | ||
1.一種自保溫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包括頂部敞口的中空砌塊本體,該砌塊本體由前側壁(1)、后側壁(2)、左側壁(3)和右側壁(4)連接組成的側框以及封閉所述側框底部的底壁(5)構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側壁(3)與右側壁(4)之間設置有垂直于所述底壁(5)的前橫肋(6)和后橫肋(7),該前橫肋(6)和后橫肋(7)將砌塊本體的內部空腔分隔成前部空腔、中部空腔和后部空腔,所述中部空腔內設有平齊于砌塊本體頂面的保溫芯材(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保溫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側壁(1)與前橫肋(6)之間設置有垂直于所述底壁(5)的前縱肋(9),該前縱肋(9)將所述前部空腔分隔成左前側空腔(a)和右前側空腔(b);所述的后側壁(2)與后橫肋(7)之間設置有垂直于所述底壁(5)的后縱肋(10),該后縱肋(10)將所述后部空腔分隔成左后側空腔(c)和右后側空腔(d)。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保溫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側壁(1)、后側壁(2)、左側壁(3)、右側壁(4)、底壁(5)、前橫肋(6)、后橫肋(7)、前縱肋(9)和后縱肋(10)壓制成型為一整體。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保溫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塊本體的形狀為長方體形,所述前橫肋(6)和后橫肋(7)均垂直于所述左側壁(3)和右側壁(4),所述前縱肋(9)和后縱肋(10)均垂直于所述前橫肋(6)和后橫肋(7),所述前縱肋(9)和后縱肋(10)分別位于前部空腔和后部空腔的中部位置,所述左前側空腔(a)、右前側空腔(b)、左后側空腔(c)和右后側空腔(d)具有相同的尺寸,并且以前后對稱和左右對稱的方式設置在所述砌塊本體的頂面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自保溫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側壁(1)、后側壁(2)、左側壁(3)和右側壁(4)的厚度均為20mm,所述底壁(5)的厚度為10mm,所述前橫肋(6)、后橫肋(7)、前縱肋(9)和后縱肋(10)的厚度為15mm,所述保溫芯材(8)沿前后方向的厚度為70mm,所述左前側空腔(a)、右前側空腔(b)、左后側空腔(c)和右后側空腔(d)沿前后方向的寬度均為25mm。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意一項所述的自保溫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溫芯材(8)為干密度在150kg/m3以下的輕質發泡混凝土。
7.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意一項所述的自保溫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側壁(3)和右側壁(4)的外側面上分別開有凹槽(e和f)。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自保溫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凹槽(e和f)的深度均為5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省建筑材料研究院,未經廣東省建筑材料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269640.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U型陽光板的接點連接結構
- 下一篇:一種玻璃肋橫梁構造幕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