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液壓動力轉向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420026323.3 | 申請日: | 2014-0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03637936U | 公開(公告)日: | 2014-06-11 |
| 發明(設計)人: | 趙丹;鄧彥甲;黃健;楊小唐;楊行;詹振飛;王欽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2D5/20 | 分類號: | B62D5/20;B62D5/08 |
| 代理公司: | 重慶博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王海鳳;穆祥維 |
| 地址: | 400044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液壓 動力 轉向器 | ||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的零部件,具體指一種液壓動力轉向器。
背景技術
轉向器是汽車轉向系統中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響汽車的轉向。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純機械式的轉向器已被性能優越的液壓動力轉向器所取代。液壓動力轉向器是借助油壓助推轉向,有效地提高汽車轉向的靈活性,并大大地減輕汽車駕駛員的勞動強度,液壓動力轉向器的油壓來自外設液壓系統,通過螺桿轉動帶動齒條活塞在殼體內上下移動,齒條活塞上的齒與輸出軸上的齒嚙合實現了輸出,但是當油壓變化時容易發生螺桿與齒條活塞不同軸的情況,引起螺桿外螺紋和齒條活塞內螺紋的損壞,從而引起轉向器的殼體變形。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提供一種在油壓變化時盡可能保證螺桿與齒條活塞同軸,且結構簡單,安裝方便的轉向器。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手段:一種液壓動力轉向器,包括殼體,設置在殼體內的閥總成、齒條活塞和端蓋,所述殼體具有活塞腔,所述閥總成和齒條活塞設置在活塞腔內,所述端蓋設置在殼體上并與殼體密封配合,所述端蓋具有中心通孔,端蓋周向的側壁上具有與該中心通孔連通的進油孔;所述閥總成包括空心的螺桿和設置在螺桿空心內的閥芯,所述螺桿具有出油部和螺紋部,所述出油部的端部周向一圈相對位置設有兩個卡槽,所述出油部上還設有多個出油孔;所述閥芯具有驅動部和支撐部,所述驅動部的一端周向側壁上具有兩個與所述卡槽配合卡緊的卡塊,所述驅動部一周還具有多條沿閥芯軸向延伸的油槽,所述油槽與出油孔相對;所述驅動部的端部位于端蓋的外側;所述殼體的底部具有通孔,所述閥芯的支撐部從所述通孔中穿過;所述齒條活塞通過螺紋配合旋套在螺桿的螺紋部上。
作為優化,所述驅動部直徑是支撐部直徑的2~3倍。所述殼體的底部還具有泄壓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點: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液壓動力轉向器,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在殼體的底部設有通孔,閥芯的支撐部穿過通孔,使螺桿整體受到支撐,盡可能地減少儲油腔內油壓變化對螺桿轉動的影響,減少螺桿轉動時的擺動,從而盡可能地保證了螺桿與齒條活塞的同軸性,減少了螺桿外螺紋和齒條活塞內螺紋損壞的可能性,并因此降低了油壓變化造成轉向器的殼體變形的可能性。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中液壓動力轉向器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中閥芯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中螺桿的正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中螺桿的仰視圖。
圖中,殼體10,活塞腔11,泄壓閥13,齒條活塞20,端蓋30,螺桿40,螺紋部43,出油部44,卡槽45,出油孔46,驅動部51,支撐部52,卡塊53,油槽54。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參見圖1,一種液壓動力轉向器,包括殼體10,設置在殼體10內的閥總成、齒條活塞20和端蓋30,殼體10具有活塞腔11,閥總成和齒條活塞20設置在活塞腔11內,端蓋30設置在殼體10上并與殼體10密封配合,端蓋30具有中心通孔,端蓋30周向的側壁上具有與該中心通孔連通的進油孔;閥總成包括空心的螺桿40和設置在螺桿40空心內的閥芯,螺桿40具有出油部44和螺紋部43,出油部44的端部周向一圈相對位置設有兩個卡槽45,出油部44周向的側壁上還設有多個出油孔46;
閥芯具有驅動部51和支撐部52,驅動部51的一端周向側壁上具有兩個與卡槽45配合的卡緊的卡塊53,卡塊與卡槽配合使閥芯與螺桿周向固定,當閥芯轉動時帶動螺桿一起轉動,驅動部51一周還具有多條沿閥芯軸向延伸的油槽54,油槽與出油孔相對(即油槽能與出油孔連通);閥芯的驅動部51的端部位于端蓋30外側且驅動部51的端部上設有花鍵,用于與轉動力矩輸入部件連接。齒條活塞20通過螺紋配合旋套在螺桿的螺紋部上。??????
作為優化,驅動部51直徑最好為支撐部52直徑的2~3倍,轉動力矩要通過驅動部進行輸入,而支撐部的作用是支撐螺桿,盡可能保證螺桿與齒條活塞同軸,因此對驅動部的剛度和強度要求更強,對支撐部的剛度和強度要求則較小,所以支撐部的直徑若較大,會使得與其配合的螺桿的螺紋部的直徑也相應的增大,不但增加了加工成本,而且還影響轉向器的殼體的大小和重量,最后,經發明人多次實驗和數據分析,認為驅動部直徑為支撐部直徑的2~3倍時綜合效果較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大學,未經重慶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2002632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抑皮炎制劑的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具有護心滋陰的炒米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