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發電系統及帶有該發電系統的機動車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837435.1 | 申請日: | 2014-1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578579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29 |
| 發明(設計)人: | 劉偉民;陳海忠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莞光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K7/18 | 分類號: | H02K7/18;H02K35/02 |
| 代理公司: | 廣州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舒丁 |
| 地址: | 523808 廣東省東莞市松山湖高***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發電 系統 帶有 機動車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機動車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發電系統及一種設置有該發電系統的機動車。
背景技術
由于全球性的能源緊張,導致人們除了積極開發新能源外,還著眼于日常生活中各種零散的能量進行回收循環使用,以達到節能環保的目的。但是,現有的應用在機動車輛中的能量回收裝置通過采用“制動能量回收系統”,該系統屬于人為直接操作(踩下剎車)的主動式系統,不具備持續輸出能力,而且制動時各部件會產生硬性摩擦抵消動能,利用率較低。
發明內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能夠持續輸出且利用率高的發電系統。
還有必要提供一種帶有該發電系統的機動車。
機動車包括車身、側舷以及發電系統;所述側舷分別設置于所述車身相對的兩側,所述發電系統包括定位軸及若干發電模塊,所述定位軸連接于所述車身與所述側舷之間并可隨所述側舷與所述車身進行平面落差運動;所述發電模塊同心安裝于所述定位軸上且包括電池倉、磁感線圈以及磁芯軸;所述電池倉外凸出設置有磁芯軸套,所述磁感線圈套設于所述磁芯軸套上,所述磁芯軸的一端活動連接于所述車身上,所述磁芯軸的另一端活動插接于所述磁芯軸套內以當所述側舷與所述車身之間產生平面落差運動時與所述磁感線圈產生切割磁力線。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車身包括底盤,所述底盤包括基板及若干凸柱,所述凸柱凸出設置于所述基板上并沿所述基板的延伸方向依次間隔排列;所述磁芯軸包括軸體及設置于所述軸體一端的轉動部,所述軸體遠離所述轉動部的一端沿軸向滑動插接于所述磁芯軸套內,所述轉動部與所述凸柱活動連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凸柱包括設置于所述基板上的柱體及與所述柱體連接的連接部,所述連接部為球形;所述轉動部上開設有與所述連接部配合的半球形軸孔。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底盤上設置有若干分隔部,所述分隔部設置于相鄰兩個凸柱之間,且所述分隔部末端與所述基板之間的距離大于所述凸柱末端與所述基板之間的距離。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車身還包括懸掛系統及車體,所述懸掛系統設置于所述車體與所述底盤之間并與所述側舷連接;所述懸掛系統包括分別設置于所述底盤前后兩端的前懸掛系統與后懸掛系統;所述定位軸的一端連接于所述底盤同側的前懸掛系統與側舷之間,所述定位軸的另一端連接于所述底盤同側的后懸掛系統與側舷之間;所述發電模塊依次同心安裝于所述定位軸上形成縱向陣列。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側舷包括分別設置于所述底盤左右兩側的左側舷與右側舷;所述左側舷與所述右側舷均包括兩個輪轂及繞設于所述兩個輪轂之間的履帶;所述底盤包括設置于所述基板上的支撐梁,所述前懸掛系統與所述后懸掛系統分別連接于同側所述支撐梁與所述左側舷或右側舷之間。
發電系統,其設置于機動車上,包括定位軸以及若干發電模塊,所述機動車包括車身、設置于所述車身左右兩側的左側舷與右側舷;所述定位軸分別連接于所述車身與所述左側舷之間以及所述車身與所述右側舷之間,并可隨所述左側舷及所述右側舷與所述車身進行平面落差運動;若干發電模塊同心安裝于所述定位軸上;所述發電模塊包括電池倉、磁感線圈以及磁芯軸;所述電池倉外凸出設置有磁芯軸套,所述磁感線圈套設于所述磁芯軸套上;所述磁芯軸的一端活動連接于所述底盤上,所述磁芯軸的另一端活動插接于所述磁芯軸套內并當所述左側舷及所述右側舷與所述車身之間產生平面落差運動時與所述磁感線圈產生切割磁力線。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電池倉包括倉體、電池以及蓋設于所述倉體上的蓋體;所述倉體上設置有若干用于收容所述電池的收容腔;所述磁芯軸套凸出設置于所述倉體的一側。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磁芯軸包括軸體及設置于所述軸體一端的轉動部,所述軸體遠離所述轉動部的一端穿過所述磁感線圈并沿軸向滑動插接于所述磁芯軸套內;所述底盤上設置有若干凸柱,所述凸柱包括柱體及與所述柱體連接的球形連接部;所述轉動部上開設有與所述連接部配合的半球形軸孔。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定位軸為剛性金屬材質;所述磁芯軸為永磁材質;所述電池為鋰離子聚合物電池。
本發明中發電系統可被動有效地利用機動車底盤與懸掛系統之間的落差進行能量回收以循環再利用,其中根據底盤與側舷定位鋼梁之間的懸掛間隙不同,每個發電模塊的運動軌跡和行程也不相同,即行程越長,輸出功率就越大,利用率高且能持續輸出。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機動車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機動車中的分解圖;
圖3為圖2所示機動車中W處凸柱的放大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莞光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東莞光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83743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無刷電機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種用于機械設備的電機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