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高濃度瀝青廢水處理方法和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828538.1 | 申請日: | 2014-1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445836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3-25 |
| 發明(設計)人: | 萬玉山;李旦;方慧;邱立偉;陳艷秋;黃利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3164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濃度 瀝青 廢水處理 方法 裝置 | ||
1.一種高濃度瀝青廢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廢水調節池、混凝沉淀池(2)、微電解反應沉淀池(3)、隔板式缺氧厭氧反應池(4)、曝氣池(5)和砂濾池;
所述的廢水調節池包括進水管、pH值測控裝置和出水管,用于調節瀝青廢水的pH值、水質和水量;
所述的混凝沉淀池(2)包括混合攪拌區(2-1)和沉淀區(2-2),混合攪拌區底部設有廢水進水管(2-3),中上部設有藥液添加系統(2-4),在攪拌區中部設置有攪拌裝置(2-5);所述沉淀區內設有擋板(2-6),該擋板與沉淀池的內壁形成作為廢水進入沉淀區的廢水流道,沉淀區的出口處設有三相分離器(2-7),沉淀區的出口上部設有混凝沉淀池溢水堰(2-8),沉淀區底部設計成錐形結構,在沉淀區底部設置有混凝沉淀池沉淀物排放閥(2-9);
所述的微電解反應沉淀池包括進水干管(3-1)、微電解填料筒(3-2)、內置于微電解填料筒內的輻射式布水管(3-3)、微電解反應沉淀池溢水堰(3-4)和出水管;所述的微電解填料筒(3-2)由不銹鋼制成,微電解填料筒(3-2)內設置有輻射式布水管(3-3),輻射式布水管位于微電解填料筒內中央,布水管周圍填充微電解填料(3-5),輻射式布水管(3-3)連接進水干管(3-1),微電解填料筒和布水管上具有水平輻射出水口;所述的微電解反應沉淀池(3)上部外側設有微電解反應沉淀池溢水堰(3-4),所述的溢水堰與出水管相連;微電解反應沉淀池底部設計成錐形結構,在最底部設置有沉淀物排放閥(3-6);
所述隔板式缺氧厭氧反應池(4)包括通過擋流板(4-1)分隔成的兼氧段(4-2)、缺氧段(4-3)和厭氧段(4-4),所述兼氧段(4-2)首端設有用于供入廢水的進水管(4-5),兼氧段(4-2)末端與缺氧段(4-3)首端連通,缺氧段(4-3)末端與厭氧段(4-4)首端連通,厭氧段(4-4)末端設有隔板式缺氧厭氧反應池三相分離器(4-6)和溢水堰(4-7),溢水堰(4-7)連接出水管,厭氧段(4-4)底部設計成錐形結構,錐形結構連接污泥排放閥(4-8);所述隔板式缺氧厭氧反應池(4)的上蓋(4-9)上設有甲烷氣集氣管(4-10);
所述曝氣池(5)內中下部設置曝氣池進水管(5-1),所述進水管(5-1)下部設有布水三角錐(5-2);所述布水三角錐(5-2)下部設有曝氣調控系統(5-3),所述曝氣調控系統(5-3)包括曝氣盤、鼓風機和溶解氧測量調控裝置,進一步的,所述的曝氣盤是均勻設置有微孔的微孔式曝氣盤;所述曝氣盤通過曝氣管連接鼓風機,鼓風機設置在曝氣池外,曝氣池的上部、廢水水面下設置溶解氧測量調控裝置,所述溶解氧測量調控裝置根據氧容量調控鼓風機工作;所述曝氣池(5)設有三相分離器(5-4)和溢流堰(5-5)。
2.一種采用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濃度瀝青廢水處理裝置進行廢水處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處理的方法具有如下步驟:
①高濃度瀝青廢水通過進水管進入廢水調節池調節pH值、水質和水量;
②調節后的水通過混凝沉淀池混合攪拌區(2-1)底部的廢水進水管(2-3)進入混凝沉淀池(2),與來自藥液添加系統(2-4)的混凝劑混合,利用設置在攪拌區中部的攪拌裝置(2-5)進行攪拌,混合后的廢水進入沉淀區(2-2),沉淀區的混凝沉淀池三相分離器(2-7)實現泥水分離;
③混凝沉淀后的水通過微電解反應沉淀池的進水干管(3-1)、布水管(3-3)進入微電解反應沉淀池(3),微電解填料筒(3-2)中的過氧化氫、亞鐵鹽反應產生大量活潑的羥基自由基,破壞廢水中污染物的結構,廢水中的污染物被氧化分解,氧化分解后的廢水通過溢水堰(3-4)、出水管和連接管連通隔板式缺氧厭氧反應池的進水管(4-5);
④污泥等沉淀物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沉到微電解反應沉淀池(3)的下部,通過底部的沉淀物排放閥(3-6)排出;
⑤廢水通過隔板式缺氧厭氧反應池兼氧段的進水管(4-5)進入隔板式缺氧厭氧反應池(4)的下部;廢水進入隔板式缺氧厭氧反應池后沿擋流板(4-1)上下前進,依次通過兼氧段(4-2)、缺氧段(4-3)和厭氧段(4-4)的每個反應室的污泥床,反應池中的污泥隨著廢水的上下流動和沼氣上升的作用而運動,擋流板(4-1)的阻擋作用和污泥自身的沉降作用又使污泥的流速降低,因此大量的污泥都被截留在反應池中,反應池中的微生物與廢水中的有機物充分接觸;兼氧段(4-2)的兼性菌、缺氧段(4-3)和厭氧段(4-4)的異養菌將廢水中的大分子有機物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不溶性的有機物轉化成可溶性有機物;
⑥厭氧反應后的廢水在厭氧段(4-4)末端設有的三相分離器(4-6)實現泥、水、甲烷氣的分離,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沉到厭氧段下部,多余的污泥通過底部的污泥排放閥(4-8)排出;隔板式缺氧厭氧反應池產生的甲烷氣通過反應池頂部集氣管(4-10)收集排放;廢水通過溢水堰(4-7)、出水管和連接管連通曝氣池(5)的進水管(5-1);
⑦廢水通過進水管(5-1)進入曝氣池(5),在布水三角錐(5-2)的作用下均勻布水,所述的曝氣盤是均勻設置有微孔的微孔式曝氣盤,產生大量的微氣泡,所述溶解氧測量調控裝置根據氧容量調控鼓風機工作,確保好氧接觸氧化池水中的溶解氧大于2mg/L,處理后的廢水通過三相分離器(5-4)和溢流堰(5-5)流出;
⑧曝氣池(5)的出水管連接砂濾池的布水管,過濾后的水達標排放;
⑨混凝沉淀池(2)、微電解反應沉淀池(3)、隔板式缺氧厭氧反應池(4)、曝氣池(5)和砂濾池產生的污泥脫水后外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州大學,未經常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828538.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