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微電流刺激儀的性能檢測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410819783.6 | 申請日: | 2014-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548341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29 |
| 發明(設計)人: | 趙珩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門百脈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N1/36 | 分類號: | A61N1/36 |
| 代理公司: | 廣州嘉權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江側燕 |
| 地址: | 529000 廣東省江門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流 刺激 性能 檢測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微電流刺激儀的性能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經顱微電流刺激療法(Cranial?Electrotherapy?Stimulation,簡稱CES),是一種與傳統藥物治療、電抽搐治療完全不同的治療方法,其是通過微電流刺激儀產生低強度微量電流刺激大腦,改變患者大腦異常的腦電波,促使大腦分泌一系列與焦慮、抑郁、失眠等疾病存在密切聯系的神經遞質和激素,以此實現對這些疾病的治療。微電流刺激儀的結構和組成主要包括主機、電池和一對治療電極,使用時把電極貼在耳垂上,微電流經耳垂傳導到大腦,進而產生作用。
微電流刺激儀產生的脈沖為雙極性、非對稱長方波,具有50%占空比,且脈沖寬度有0.25s、0.5s、0.75s和1s四種脈寬,脈沖電流強度可在1~500????????????????????????????????????????????????之間調節。
微電流刺激儀屬內部電源類,為了保證微電流刺激儀產品的使用安全以及輸出微電流的穩定度,要對其可靠性能進行檢測,而目前還沒有對微電流刺激儀進行性能檢測的有效機制,因此十分有必要對此方面進行研究。
發明內容
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微電流刺激儀的性能檢測方法,增強了微電流刺激儀性能檢測的可靠性。
本發明為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微電流刺激儀的性能檢測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檢查微電流刺激儀的外觀結構有無缺陷;
(2)對微電流刺激儀進行脈沖性能試驗,具體包括如下:
(2.1)脈沖頻重復頻率、脈沖寬度、輸出脈沖電壓試驗:將微電流刺激儀接上500Ω的負載,用示波器進行測量,脈沖頻重復頻率應為100mHz,精度為±10%;脈沖寬度應有在0.25s、0.5s、0.75s和1s四種脈寬,精度為±10%;輸出脈沖電壓應在0mV0-P~400mV0-P范圍內;
(2.2)輸出電流穩定度試驗,將電流輸出控制調至最大輸出的一半處,用公式I=U/R,測量負載阻抗為500Ω時的輸出電流I0,并測量負載阻抗為250Ω和750Ω時的輸出電流I1、I2;根據△I/I=(I1-I0)/I0或△I/I=(I2-I0)/I0算出電流變化率,不同負載下的輸出電流變化率應不大于10%;
(2.3)輸出幅度試驗,調節微電流刺激儀的刺激強度,檢測輸出幅度是否連續可調;
(3)對電極進行阻抗試驗,試驗應在23℃±5℃,相對濕度40%±10%的環境下進行,將一對電極的導電部分緊密貼合,然后施加一個電信號,電極對兩端電壓與電流的幅值之比即是電極的導電阻抗,結果電極的導電阻抗應為1Ω,允差為±10%;
(4)進行電極片生物兼容性能試驗,包括細胞毒性試驗、遲發型超敏反應試驗、皮膚刺激試驗。
進一步,步驟(1)具體包括:
(1.1)檢查刺激儀外型是否端正,表面是否光潔,色澤是否均勻,是否無起溝、開裂、劃痕及鋒棱、毛刺;
(1.2)檢查刺激儀塑料件是否無起泡,變形、灌注物溢出;
(1.3)檢查刺激儀的控制和調節結構是否靈活、可靠以及緊固件應無松動;
(1.4)檢查刺激儀上的文字、符號是否清晰、準確、牢固。
進一步,所述步驟(3)中,所述電信號為正弦波信號。
進一步,步驟(3)中,所述試驗應至少測試12次,取平均值。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采用的一種微電流刺激儀的性能檢測方法,對微電流刺激儀的外觀結構、脈沖性能、電極阻抗、電極片生物兼容性能進行試驗,?達到檢測結果標準化,以提高微電流刺激儀的使用可靠性。
附圖說明
以下結合圖和實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方法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本發明的一種微電流刺激儀的性能檢測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檢查微電流刺激儀的外觀結構有無缺陷;
(2)對微電流刺激儀進行脈沖性能試驗,具體包括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門百脈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未經江門百脈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81978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