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具有排氣補償結構的減振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814306.0 | 申請日: | 2014-1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565174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29 |
| 發明(設計)人: | 楊二平;張衛琴;蔡京亞;黃巨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奇瑞商用車(安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F9/32 | 分類號: | F16F9/32 |
| 代理公司: | 蕪湖安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順利 |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具有 排氣 補償 結構 減振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汽車部件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具有排氣補償結構的減振器。
背景技術
在懸架系統減振器中,通常后減振器內油缸無排氣、補償裝置。減振器在運行過程中泡沫化嚴重致使空行程,嚴重影響減振器性能。車輛停放一段時間后,由于減振器油液的熱脹冷縮致使內油缸內部出現空隙,在車輛剛啟動的一段時間內會出現嚴重的仰頭和撞擊聲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可有效的解決減振器在運行過程中泡沫化和減振器油液的熱脹冷縮致使的空行程,有效的提高減振器性能,保證了汽車的舒適性和可靠性。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所提供的這種具有排氣補償結構的減振器,包括工作缸及與其套接的導向器,所述工作缸與所述導向器之間設有存儲油液的補償集油器,在所述導向器上與所述工作缸相貼合的表面上設有連通工作缸內外的排氣孔。
為使上述技術方案更加詳盡和具體,本發明還提供以下更進一步的優選技術方案,以獲得滿意的實用效果:
所述補償集油器為套接在所述導向器上的碗狀結構。
所述補償集油器包括底部及沿所述底部邊緣向上延伸的凸緣,所述底部設有套接于所述導向器上的通孔。
所述通孔直徑稍大于所述導向器端部直徑。
所述排氣孔包括設于所述導向器導向面上沿軸向延伸的通氣孔Ⅰ,及設在與所述導向面垂直面上徑向延伸的通氣孔Ⅱ,所述通氣孔Ⅰ及通氣孔Ⅱ相連通。
所述導向器壁面上均勻分布有多個相互連通的所述通氣孔Ⅰ及通氣孔Ⅱ。
所述通氣孔Ⅰ及通氣孔Ⅱ為設于所述導向器壁面上截面呈弧面的長條形開槽。
在所述導向器的導向面和其垂直面交匯處設有一環形連通槽。
本發明具有排氣補償結構的減振器與現有技術相比,通過在內油缸的工作缸和導向器之間設補償集油器及排氣孔,在運行過程中的泡沫氣體可通過此排氣孔排出到外筒中,同時油液的冷縮可通過此補償集油器向缸內補充縮變的體積,可有效的解決減振器在運行過程中泡沫化和減振器油液的熱脹冷縮致使的空行程,提高減振器性能,以保證汽車的舒適性和可靠性。
附圖說明
下面對本說明書的附圖所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簡要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局部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為:1、導向器,11、通氣孔Ⅰ,12、通氣孔Ⅱ,13、連通槽,2、補償集油器,3、工作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本發明所提供的這種具有排氣補償結構的減振器,如圖1、2所示,包括工作缸3及與其套接的導向器1,補償集油器2設在工作缸3與導向器1之間,可達到存儲油液的作用,以備在油液體積變化及時的補償縮變的體積,避免空行程的出現。在導向器1上與工作缸3相貼合的表面上設有連通工作缸3內外的排氣孔,可使得在運行過程中的泡沫氣體可通過此排氣孔及時的排出到外筒中。
本發明中,補償集油器2為套接在導向器1上的碗狀結構。以圖2豎直放置的方向為上下方向,補償集油器2包括底部及沿底部邊緣向上延伸的凸緣,形成類似于筒狀的集油容器,在容器的底部設有套接于導向器1上的通孔,其中通孔直徑稍大于導向器1端部直徑,方便套接,同時便于油氣的流通。
本發明中,如圖3所示,排氣孔包括設于導向器1導向面上沿軸向延伸的通氣孔Ⅰ11,及設在與該導向面垂直的面上,沿徑向面延伸的通氣孔Ⅱ12,其中通氣孔Ⅰ11及通氣孔Ⅱ12相連通。其中,通氣孔Ⅰ11及通氣孔Ⅱ12為設于導向器1壁面上截面呈弧面的長條形開槽,在導向器1導向面和其垂直面的交匯處設有一環形的連通槽13,便于通氣,且便于導向器的加工制作。
為了保證良好的通氣效果,在導向器1的壁面上可均勻分布有多個相互連通的通氣孔Ⅰ11及通氣孔Ⅱ12,如4個或6個。
本發明具有排氣補償結構的減振器,通過在內油缸的工作缸3和導向器1之間設補償集油器2及排氣孔,可將運行過程中的泡沫氣體通過此裝置排出到外筒中,同時油液的冷縮可通過此裝置補償縮變的體積,可有效的提高減振器性能。該具有排氣補償結構的減振器可有效的解決減振器在運行過程中泡沫化和減振器油液的熱脹冷縮致使的空行程,可有效的提高減振器性能,保證了汽車的駕駛及乘坐的舒適性和可靠性。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了示例性描述,但是本發明并不受限于上述方式,只要采用本發明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奇瑞商用車(安徽)有限公司;,未經奇瑞商用車(安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81430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