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銀杏葉原料及制劑中烷基酚類化合物的檢測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410705090.4 | 申請日: | 2014-1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407082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3-11 |
| 發(fā)明(設計)人: | 李川;牛巍;鐘晨春;吳佩穎;高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上海杏靈科技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30/88 | 分類號: | G01N30/88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華專利事務所 31219 | 代理人: | 許亦琳;余明偉 |
| 地址: | 201203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銀杏葉 料及 制劑 烷基 化合物 檢測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藥物成分的分析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銀杏葉原料及制劑中烷基酚類化合物的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銀杏葉作為銀杏樹的樹葉,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對改善腦功能障礙、動脈硬化、高血壓、眩暈、耳鳴、頭痛、老年癡呆、記憶力減退等有明顯效果,其防病、治病、健身的價值在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早有記載,是目前世界公認的治、防心腦血管疾病最理想的藥物成份。
中醫(yī)學上使用銀杏葉提取物制成制劑,作為臨床實際使用的藥物,用于防治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效果確切,市場需求大。然而,銀杏葉提取物制劑在臨床應用中出現了多起過敏反應,Jaggy?H等(Chemistry?and?biology?of?alkylphenols?from?Ginkgo?biloba?L.Pharmazie,52:735-738,1997)、Hausen?B.M等(The?Sensitizing?Capacity?of?Ginkgolic?Acids?in?Guinea?Pigs.Am.J.Contact.Dermat.,9:146-148,1998)、Koch?E等(Evidence?for?immunotoxic?effects?of?crude?Ginkgo?biloba?L.leaf?extracts?using?the?popliteal?lymph?node?assay?in?the?mouse.Int.J.Immunopharmacol.,22:229-236,2000)通過實驗研究發(fā)現引起上述過敏反應的物質為銀杏葉中的烷基酚類化合物,包括銀杏酸(Ginkgolic?acids)、雷鎖酸(Resorcylic?acids)、漆酚(Urushiols)類化合物等。因此,有必要對這些化合物成分的含量進行有效檢測,以便于在銀杏葉提取物制劑制備過程中進行去除。
目前,中國藥典中僅圍繞銀杏酸類中的銀杏酸C13:0、C15:0、C15:1、C17:1及C17:2化合物,制定銀杏葉提取物中總銀杏酸濃度檢測方法,并規(guī)定該濃度應<10ppm,并未提及如何檢測銀杏葉提取物中其它烷基酚類化合物的含量。因此建立一種能夠全面分析銀杏葉原料藥、提取物中間體及其制劑中銀杏烷基酚類化合物含量的方法,對于提高制劑加工生產中的質控水平、臨床合理用藥均具有積極意義,非常值得深入探討。
發(fā)明內容
鑒于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銀杏葉原料及制劑中烷基酚類化合物的檢測方法,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缺乏全面分析銀杏葉原料藥、提取物中間體及其制劑中致敏的烷基酚類化合物(銀杏酸類、雷鎖酸類、漆酚類)含量的方法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銀杏葉原料及制劑中烷基酚類化合物的檢測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譜(HPLC)分離、電噴霧離子源高分辨串聯(lián)飛行時間質譜(ESI-Q-TOF-MS)同時測定銀杏葉中多種烷基酚類化合物的含量。其中,高效液相色譜以甲醇-水溶液為流動相,電噴霧離子源高分辨串聯(lián)飛行時間質譜采用外標法(標準曲線法)同時對多種烷基酚類化合物進行定量及半定量分析。
較佳的,所述銀杏葉選自銀杏葉原料粉末、銀杏葉提取物中間體粉末、銀杏葉提取物制劑粉末中的一種。
較佳的,所述銀杏葉中的烷基酚類化合物包括有銀杏酸類化合物、雷鎖酸類化合物、漆酚類化合物。
進一步的,所述銀杏酸類化合物、雷鎖酸類化合物、漆酚類化合物的母核結構式為:
具體的,所述銀杏葉中的烷基酚類化合物為:31種烷基酚類化合物,其中,銀杏酸類化合物為22種(銀杏酸C13:0、銀杏酸C13:1、銀杏酸C14:0、銀杏酸C14:1、銀杏酸C15:0、銀杏酸C15:1、銀杏酸C15:2、銀杏酸C15:3、銀杏酸C16:0、銀杏酸C16:1、銀杏酸C16:2、銀杏酸C17:0、銀杏酸C17:1、銀杏酸C17:2、銀杏酸C17:3、銀杏酸C18:0、銀杏酸C18:1、銀杏酸C19:0、銀杏酸C19:1、銀杏酸C19:2、銀杏酸C19:3、銀杏酸C19:4);雷鎖酸類化合物為3種(雷鎖酸C15:0、雷鎖酸C15:1、雷鎖酸C17:1);漆酚類化合物為6種(漆酚C13:0、漆酚C14:0、漆酚C14:1、漆酚C15:1、漆酚C15:2、漆酚C17:1)。
所述一種銀杏葉原料及制劑中烷基酚類化合物的檢測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在銀杏葉粉末中加入正己烷,震蕩、超聲萃取后,離心,取上清液;
進一步的,所述銀杏葉粉末的用量為0.1-0.2g。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上海杏靈科技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上海杏靈科技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70509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