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基于紋理分析的快速圖像特征提取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410646802.X | 申請日: | 2014-11-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318239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28 |
| 發(fā)明(設計)人: | 化春鍵;陳瑩;鄧朝省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K9/46 | 分類號: | G06K9/4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4122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紋理 分析 快速 圖像 特征 提取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圖像分析及模式識別技術領域,具體地說,屬于一種基于紋理分析的快速圖像特征提取方法。
背景技術
在工業(yè)在線生產(chǎn)中,由于機械振動或者其它一些不可避免的原因可能會導致待測產(chǎn)品在傳送帶上相對于模板圖像發(fā)生了平移或者旋轉,這樣攝像機獲取的待測圖像在形狀上就與模板圖像有了一些差別。為了更好的檢測缺陷,需將待測圖像校正,然后再與模板圖像進行差分運算。而為了將待測圖像校正,需要對待測圖像和模板圖像進行匹配運算,得到它們之間的變換矩陣,利用變換矩陣將待測圖像校正。
局部特征提取算法所提取的圖像特征對圖像發(fā)生旋轉、平移、尺度變化和亮度變化時都具有較高的魯棒性,故常常被用在兩幅圖像有旋轉、平移、尺度變化和亮度變化關系時的圖像匹配問題。但是由于圖像中特征點數(shù)量過多,并且其特征描述符維數(shù)過高,致使特征匹配計算量大和效率不高。針對該問題,本發(fā)明采取一種提取圖像紋理變化劇烈的區(qū)域即圖像中最為粗糙的部分來代替整幅圖像進行配準運算的方法。由于提取的圖像塊是原圖像的部分區(qū)域,檢測范圍便會縮小,從而節(jié)省了算法時間,并且該圖像塊是圖像中最為粗糙的區(qū)域,紋理變化比較大,能夠檢測到大量穩(wěn)定的局部特征點。而這些大量穩(wěn)定的局部特征點能夠保證匹配算法的精度。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利用灰度圖像的紋理度量平均熵來提取一幅圖像中紋理變化最為劇烈的區(qū)域,利用該區(qū)域來代替整幅圖像進行匹配運算,由于它縮小了算法的搜索范圍,減少了計算量,從而達到了節(jié)省時間的目的。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基于紋理分析的快速圖像特征提取方法,其包括以下部分:
S01、圖像預處理:將原始輸入圖像進行灰度化,得到灰度圖像,然后對進行邊緣提取,得到邊緣圖像;
S02、斑點分析:對邊緣圖像進行二值形態(tài)學處理,得到多塊斑點,對各斑點進行斑點分析,去除邊緣斑點和小斑點;
S03、顯著區(qū)域選取:計算各斑點區(qū)域圖像的紋理特征,選取平均熵最大的圖像塊作為顯著區(qū)域Bopt;
S04、基于顯著區(qū)域的特征提取:在顯著區(qū)域Bopt中提取局部特征點。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步驟S02具體為:
(1)對邊緣圖像A1進行閉運算,使A1中的鄰近邊緣點聚集起來成為一個個的白色小斑塊,得到圖像A2;
(2)對A2進行開運算,去除一些面積較小的白色斑塊,得到圖像A3;
(3)求得圖像A3中每個斑點的質心坐標ci,i=1,2,...,n,其中n為圖像A3中斑點的個數(shù);
(4)計算每個斑點的質心坐標ci到圖像邊緣的距離dxi=min(|x|,|N-x|),dyi=max(|y|,|M-y|),其中M為圖像的寬度,N為圖像的長度;
(5)若dxi<5或者dyi<5,則此質心所代表的斑點i予以移除;
(6)計算每個斑點的面積si,若si<20,將該斑點i予以刪除;
(7)得到斑點分析后的圖像A4;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步驟S03具體為:
(1)求取斑點分析后的圖像A4中每個斑點的質心坐標ck,k=1,2,...,m,m為A4中斑點的個數(shù);
(2)以ck,k=1,2,...,m為中心,在圖像A中分別截取m個100×100的圖像塊Bk;
(3)計算圖像塊Bk的平均熵其中p(z)為灰度z在圖像塊Bk中出現(xiàn)的概率,L為圖像塊Bk中像素的個數(shù);
(4)提取平均熵最大的圖像塊作為特征提取圖像,即顯著區(qū)域圖像Bopt。。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南大學,未經(jīng)江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64680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