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車載油量監測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616985.0 | 申請日: | 2014-11-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628122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6-01 |
| 發明(設計)人: | 陳志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鑫德信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F9/00 | 分類號: | G01F9/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創智天誠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王秀奎 |
| 地址: | 301726 天津市濱海新區逸***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載 監測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油耗測量裝置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車載油量監測裝置。
背景技術
汽車行駛100km的耗油量,俗稱油耗。汽車的經濟性指標主要由耗油量來表示,是 汽車使用性能中重要的指標。尤其我國要實施燃油稅,汽車的耗油量參數就有特別的意 義。耗油量參數是指汽車行駛百公里消耗的燃油量[以“升”(L)為計量單位]。在我國 這些指標是汽車制造廠根據國家規定的試驗標準,通過樣車測試得出來的。它包括等速 油耗和循環油耗。
等速油耗(Constant-SpeedFuelEconomy):等速油耗是指汽車在良好路面上作 等速行駛時的燃油經濟性指標。由于等速行駛是汽車在公路上運行的一種基本工況,加 上這種油耗容易測定,所以得到廣泛采用。如法國和德國就把90Km/h和120Km/h的等速 油耗作為燃油經濟性的主要評價指標。我國也采用這一指標。國產汽車說明書上標明的 百公里油耗,一般都是等速油耗。不過,由于汽車在實際行駛中經常出現加速、減速、 制動和發動機怠速等多種工作情況,因此等速油耗往往偏低,與實際油耗有較大差別。 特別對經常在城市中作短途行駛的汽車,差別就更大。
道路循環油耗(FuelEconomyofChassisDynamometerTestCycles):道路循 環油耗,是汽車在道路上按照規定的車速和時間規范作反復循環行駛時所測定的燃油經 濟性指標,也叫做多工況道路循環油耗。在車速和時間規范中,規定每個循環包含各種 行駛的功況,并規定了每個循環中的換擋時刻、制動與停車時間,以及行駛速度、加速 度及制動減速度的數值。因此,用這種方法測定的燃油經濟性,比較接近汽車實際的行 駛情況。
發明內容
本發明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不足,現有的油耗計在發動機不同運行的情況下,不能 正確的反映車輛的油耗,提供了一種車載油量監測裝置,充分冷卻熱回油,保證了系統 溫升不會過大,并能精確的反應汽車的油耗。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車載油量監測裝置,包括油箱、發動機、第一濾清裝置、第二濾清裝置、第一流量 傳感器、第二流量傳感器、減壓閥、電子升壓泵、熱交換裝置、四相換通閥以及回油濾 波器,所述油箱上設置有油箱出油口和油箱進油口,所述發動機上設置有發動機進油口 和發動機出油口,所述油箱出油口上設置有第一油箱鎖緊接頭,所述油箱進油口上設置 有第二油箱鎖緊接頭,所述發動機進油口上設置有第一發動機鎖緊接頭,所述發動機出 油口上設置有第二發動機鎖緊接頭,所述第一油箱鎖緊接頭通過出油管路與所述第一流 量傳感器的進油端相連,所述出油管路上依次設置有所述第一濾清裝置以及第一壓力計, 所述第一流量傳感器的第一出油端與所述第二濾清裝置的進油端相連,所述第二濾清裝 置的出油端通過第一管路與所述電子升壓泵的進油端相連,所述第一管路上設置有第一 單向閥,所述電子升壓泵的出油端通過第二管路與所述第二發動機鎖緊接頭相連,所述 第二管路上設置有第二壓力計,所述第一流量傳感器的第二出油端與所述減壓閥的進油 口相連,所述減壓閥的出油口通過第三管路與所述四相換通閥的第一進油端相連,所述 第三管路上設置有第二單向閥,所述四相換通閥的第一出油端與所述第二流量傳感器的 進油端相連,所述第二流量傳感器的出油端通過進油管路與所述第二油箱鎖緊接頭相連, 所述第二發動機鎖緊接頭通過第四管路與所述四相換通閥的第二進油端相連,所述第四 管路上設置有換熱裝置,所述四相換通閥的第二出油端通過第五管路與所述回油濾波器 的進油端相連,所述第五管路上設置有第三單向閥,所述回油濾波器的出油端通過第六 管路與所述電子升壓泵的進油端相連,所述回油濾波器一側設置有放空閥。
所述換熱裝置采用空冷換熱裝置或者水冷換熱裝置。
所述回油濾波器由外殼以及氣囊構成,所述氣囊設置在所述殼體之內,所述氣囊的 數量為兩個,所述氣囊平行的設置在所述外殼內部,所述放空閥與所述氣囊相連。
所述回油濾波器還包括壓力傳感器以及壓力控制裝置,所述壓力傳感器設置在所述 外殼內側壁上,所述壓力傳感器的輸出端與所述壓力控制裝置的第一輸入端相連,所述 第二壓力計輸出端與所述壓力控制裝置的第二輸入端相連,所述壓力控制裝置的輸出端 與所述放空閥相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鑫德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天津鑫德信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61698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