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車輛外廓自動檢測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590030.2 | 申請日: | 2014-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330036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2-04 |
| 發明(設計)人: | 張榮楠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榮楠 |
| 主分類號: | G01B11/02 | 分類號: | G01B11/02;G01B21/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沈志良 |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輛 外廓 自動檢測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車輛外廓尺寸檢測,具體地說是一種車輛外部長寬高尺寸檢測自動檢測系統。
背景技術
車輛安全檢測重要內容之一的就是車輛外廓長寬高的檢測。在目前車輛高速增漲的情況下,靠人工用尺測量的檢測方法,一是工作效率低,二是公正度差,三是現場工作人員安全得不到保障,已不能滿足管理要求及社會需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設計出一種車輛外廓自動檢測系統。
本發明要解決的是現有車輛外廓長寬高自動檢測的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它包括車輛寬度高度測定裝置和車輛長度測定裝置。
所述的車輛寬度高度測定裝置包括框架、地架和光電尺,所述的框架上框、左立柱、右立柱、地架上各設有一排光電尺,左立柱和右立柱的光電尺相向安裝,上框和地架上的光電尺同樣相向安裝;
或者所述的車輛寬度高度測定裝置包括左立柱、右立柱和測距裝置,左立柱和右立柱上各設有一排相向安裝的測距裝置;
或者所述的車輛寬度高度測定裝置包括框架和測距裝置,在所述的上框上設有一排朝下的測距裝置;
或者所述的車輛寬度高度測定裝置包括框架和測距裝置,所述的上框上設有一排朝下的測距裝置,所述的左立柱和右立柱上各設有一相向安裝的一排光電尺;
所述的車輛長度測定裝置包括設于道路二側的各一個邊架,邊架上設有光電尺,其中一個邊架的高度要高于另一個邊架,以使安裝于一邊架上的光電尺高于另一邊架上的光電尺,達到兩側光電尺斜著相對;最前端的光電尺離框架的位置至少長于一個車身;
或者所述的車輛長度測定裝置包括設于道路一側的邊架,所述的邊架上安裝有一排光電裝置,安裝于邊架上的光電裝置自邊架處斜對著道路對面;最前端的光電裝置離框架的位置至少長于一個車身;
或者所述的車輛長度測定裝置包括測速儀,測速儀設于所述述的測速區域內;
或者所述的車輛長度測定裝置包括地埋測速線圈,地埋測速線圈設于框架下部前側或后側;
或者所述的車輛長度測定裝置包括測距裝置,測距裝置設于框架前側道路上或前側道路邊側,測距裝置設于框架前側或邊側的位置離右立柱(框架)的距離至少要長于一個車身;測距裝置至少安裝一只,上下排列;最上部測距裝置的高度要高于前保險杠;道路邊側的測距裝置斜向道路,以使邊側的測距裝置能測到剛駛入車輛的保險杠;
在框架上設有控制箱,控制箱內設有數據處理器和中央處理器,各測距裝置、光電尺和數據處理器連接,數據處理器和中央處理器連接,?中央處理器與后臺終端連接;
所述的數據處理器的功能是接收各測距裝置、光電尺的數據,進行處理后發送給中央處理器;
中央處理器的功能是匯總各數據處理器的數據,發送到后臺終端。
測速區域內設有測速架,測速儀設于測速架上;所述的測速架為框架,或是為道路邊側的轉動支架,或是為道路的支架,支架上設有升降支架;測速儀設于框架上,包括設于框架上方或框架邊側;設于框架上方的測速儀斜向下以對著駛入的車輛;設于框架邊側的測速儀斜向道路以對著駛入的車輛;測速儀斜向道路包括斜向車輛駛入方向,且測速儀與道路平行或不平行。
所述的光電裝置為測距裝置或光電開關;測距裝置為測距傳感器,激光測距儀,紅外測距儀;所述的光電尺是等間距光的發射與接收裝置。左立柱和右立柱上各光電尺最高處至少超過車輛高度,上框和地架上光電尺的寬度至少超過車輛寬度。
左立柱和右立柱上各測距裝置的高度至少超過車輛高度。
朝下的測距裝置的寬度至少超過車輛寬度;較高一個邊架的高度至少高于前保險杠。
進一步地所述的控制箱設于框架的右立柱上。
本發明的優點是:能快速有效地對車輛長寬高進行檢測,工作效率高,公正,工作人員安全得到保障。
附圖說明
圖1為寬度高度測定裝置和車輛長度測定裝置組合示意圖之一。
圖2為寬度高度測定裝置和車輛長度測定裝置組合示意圖之二。
圖3為寬度高度測定裝置和車輛長度測定裝置組合示意圖之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榮楠,未經張榮楠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59003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