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超薄多層封裝體及其制作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588474.2 | 申請日: | 2014-10-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282657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14 |
| 發明(設計)人: | 姜峰;張文奇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進半導體封裝先導技術研發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L23/528 | 分類號: | H01L23/528;H01L23/31;H01L21/56;H01L21/60 |
| 代理公司: | 無錫市大為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涂三民 |
| 地址: | 214135 江蘇省無錫市新區***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超薄 多層 封裝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種超薄多層封裝體,其特征是:在基底層(1)的上表面設有芯片層(2),在芯片層(2)的外部填充有包封體(3),在包封體(3)與芯片層(2)的上表面設有正面鈍化層(4),在基底層(1)的下表面設有介質層(5),在介質層(5)的下表面設有背面鈍化層(6),在正面鈍化層(4)內嵌有正面布線(7),在背面鈍化層(6)內嵌有背面布線(8),背面布線(8)與正面布線(7)之間通過穿透基底層(1)和包封體(3)的金屬柱(9)相連。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多層封裝體,其特征是:所述芯片層(2)位于金屬柱(9)區域外;且所述芯片層(2)為一層芯片或者多層堆疊芯片,堆疊方式為倒裝焊或者正面貼裝。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多層封裝體,其特征是:所述基底層(1)材料為硅、玻璃、SiC或者三五族單晶體。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多層封裝體,其特征是:所述金屬柱(9)分布在基底層(1)外周的方形區域或者金屬柱(9)在基底層(1)的中心區域或者沿中心往外擴散。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多層封裝體,其特征是:所述金屬柱(9)直徑范圍為1um~300um,高度范圍為10um~750um;所述金屬柱(9)的外壁上由內向外依次設有種子層、阻擋層和介質層(5)。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多層封裝體,其特征是:所述正面布線(7)包含正面鈍化層(4)內部的布線層以及其引出的輸入輸出電性端口;所述背面布線(8)包含背面鈍化層(6)內部的布線層以及其引出的輸入輸出電性端口。
7.一種超薄多層封裝體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該制作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a、從硅基底層(1)的下表面向上開設盲孔;
b、在盲孔內制作介質層、阻擋層和種子層,然后填充金屬柱(9);
c、在金屬柱(9)的下端部制作背面布線(8);
d、從上往下將基底層(1)刻蝕掉,使金屬柱(9)露出,金屬柱(9)的露出高度大于或者等于芯片層(2)的厚度;
e、將芯片層(2)放置在基底層(1)的上表面及金屬柱(9)外的區域;
f、在芯片層(2)的外部填充包封體(3);
g、研磨使金屬柱(9)的上端部和芯片層(2)的電性接口暴露,再在金屬柱(9)的上端部制作正面布線(7),連接芯片層(2)的電性接口。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超薄多層封裝體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步驟d中基底層(1)的減薄量為10~750um。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超薄多層封裝體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步驟d中,通過機械研磨或者化學機械拋光對金屬柱(9)的上端部和芯片層(2)進行打平。
10.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超薄多層封裝體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步驟f中,包封體(3)通過熱壓塑封、底填充或者壓合膠膜填充在包封體(3)與芯片層(2)的上表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進半導體封裝先導技術研發中心有限公司,未經華進半導體封裝先導技術研發中心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588474.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密集型雙拼母線槽
- 下一篇:具有壩體結構的中介層上管芯組件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