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跨坐型車輛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578426.5 | 申請日: | 2014-10-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523112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21 |
| 發明(設計)人: | 黃啟銘 | 申請(專利權)人: | 雅馬哈發動機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2J17/00 | 分類號: | B62J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師事務所 11247 | 代理人: | 張魯濱;吳鵬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跨坐 車輛 | ||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跨坐型車輛,其具備左右排列配置的頭燈,同時可確保頭燈裝置的充分的散熱性,且可抑制車輛前部的大型化。前外殼部(30)具有于車輛前視時形成配置左右2燈式的頭燈單元(HL)的空間的上緣的外殼緣部(30E)。前外殼部(30)的外殼緣部(30E)具有:第一緣部(30E1),其自外殼緣部(30E)的中央部向車輛左右方向的外側延伸;和第二緣部(30E2),其自第一緣部(30E1)向車輛左右方向的外側延伸。在車輛的前視時,第一緣部(30E1)向上方且外側延伸,第二緣部(30E2)自第一緣部(30E1)的外端(30E1b)向下方且外側延伸。在車輛的側視時,第一緣部(30E1)向上方且后方延伸,第二緣部(30E2)自第一緣部(30E1)的后端(30E1b)向下方且后方延伸。在車輛的側視時,頭燈單元(HL)較外殼緣部(30E)更位于前方。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跨坐型車輛,尤其涉及跨坐型車輛的前外殼的構造。
背景技術
自先前以來,提出有在覆蓋頭管的前外殼部的前表面具備左右排列配置有2個燈的頭燈裝置的速克達型跨坐型車輛。下述專利文獻1的公報所示的速克達型跨坐型車輛是將左右2燈式的頭燈裝置配置于車寬方向兩側部較中央部更位于后方的前外殼部的前表面。
專利文獻1:日本發明專利第4836255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欲解決的問題]
專利文獻1的速克達型跨坐型車輛中,將左右2燈式的頭燈裝置配置于車寬方向兩側部較中央部更位于后方的前外殼部的前表面,因此于側視時觀察到頭燈裝置的燈罩面。因此,可確保自側方的觀測性(視認性)。
另一方面,頭燈裝置必須確保用以散熱的空間。因此,如果在前外殼部左右地配置2個燈,那么2個燈必須分別確保空間,頭燈裝置將大型化。由此,配置有頭燈裝置的前外殼部也大型化。其結果,存在車輛前部大型化的擔心。
本發明是鑒于如此的情況而開發,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跨坐型車輛,其具備于左右排列配置的頭燈,同時可確保頭燈裝置的充分的散熱性,且可抑制車輛前部的大型化。
[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在本發明的一個較佳的實施形態中,跨坐型車輛包括:頭管;前輪,其以可相對于所述頭管進行旋動的方式被支撐,且可于上下方向移動;車體外殼,其具有覆蓋所述頭管的前外殼部,和較所述前外殼部更位于后方且供騎車者擱置腳的腳踏板;和頭燈單元,其配置于所述前外殼部的下部,且具有在車寬方向上排列的2個頭燈光源;且所述前外殼部具有于車輛前視時形成配置所述頭燈單元的空間的上緣的外殼緣部,所述前外殼部的外殼緣部具有:第一緣部,其自所述外殼緣部的中央部向車輛左右方向的外側延伸;和第二緣部,其自所述第一緣部向車輛左右方向的外側延伸;且在車輛的前視時,所述第一緣部向上方且外側延伸,所述第二緣部自所述第一緣部的外端向下方且外側延伸,在車輛的側視時,所述第一緣部向上方且后方延伸,所述第二緣部自所述第一緣部的后端向下方且后方延伸,所述頭燈單元在車輛的側視時,較所述外殼緣部更位于前方。
在本發明的其它較佳的形態中,在車輛的前視時,所述第二緣部的外端較所述第一緣部的內端更位于上方,在車輛的側視時,所述第二緣部的后端較所述第一緣部的前端更位于上方。
在本發明的其它較佳的形態中,在車輛的前視時,所述第一緣部的外端較頭燈光源更位于車輛外側。
在本發明的其它較佳的形態中,在車輛的前視時,所述第一緣部的左右方向的長度較所述第二緣部的左右方向的長度更長,在車輛的側視時,所述第一緣部的前后方向的長度較所述第二緣部的前后方向的長度更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雅馬哈發動機株式會社,未經雅馬哈發動機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57842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動平衡車及其轉向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種可發出笛聲的自行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