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實時熒光PCR檢測HLA?B*5801等位基因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503857.5 | 申請日: | 2014-09-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293932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2-15 |
| 發明(設計)人: | 康星;王會娟;陳融;劉金輝;戴鵬高;陳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陜西佰美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2Q1/68 | 分類號: | C12Q1/68;C12N15/11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61211 | 代理人: | 胡樂 |
| 地址: | 710075 陜西省***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實時 熒光 pcr 檢測 hla 5801 等位基因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藥物基因組學和基因檢測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檢測HLA‐B*5801等位基因的方法。
背景技術
HLA是指人類白細胞抗原,由人類第6號染色體短臂一群密切連鎖的復等位基因編碼,由360萬個堿基對組成,是當前已知的人類染色體中基因密度最高,也是多態性最為豐富的區域。主要包括HLA‐A、HLA‐B、HLA‐C、HLA‐DR、HLA‐DQ及HLA‐DP。世界衛生組織HLA因子命名委員會命名的相關HLA等位基因已達到5000多個;HLA基因的多態性決定了個體間表達的HLA蛋白分子不同,也決定了不同個體處理和呈遞同一種抗原的能力不同,這是免疫應答誘導和調節的最基本點,從而使不同個體對同一種抗原的免疫應答可表現出個體差異。這種個體差異或產生保護性免疫,或形成免疫耐受,或出現自身免疫傾向,或表現為HLA相關疾病。如:HLA‐B*5801、HLA‐B*1502等位基因均與藥物的過敏反應相關。因此,鑒于HLA系統的高度多態性和復雜性,決定了HLA等位基因的檢測方法不同于普通多態性位點的檢測。其中已有大量研究證明別嘌呤醇相關的嚴重超敏反應與白細胞抗原HLA‐B*5801密切相關,在服用別嘌呤醇后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患者中100%存在,而在未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耐受人群)和正常對照組中,其攜帶率僅為15%和20%;,中國漢族、泰國人中HLA‐B*5801陽性者比白人高(6‐8%vs?2%),發生超敏反應的風險更大。
別嘌醇(Allopurinol)為次黃嘌呤的異構體,是黃嘌呤氧化酶(XO)的抑制劑,可阻止次黃嘌呤和黃嘌呤代謝為尿酸,從而減少尿酸的生成,是目前唯一能抑制尿酸合成的藥物,在高尿酸血癥等癥的治療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臨床主要用于:①原發性和繼發性高尿酸血癥,尤其是尿酸生成過多而引起的高尿酸血癥;②反復發作或慢性痛風者;③痛風石;④尿酸性腎結石和(或)尿酸性腎病;⑤有腎功能不全的高尿酸血癥。劑型為片劑。然而,隨著藥品的大量應用,其不良反應也日益凸顯,是最易引起嚴重藥疹的藥物之一。別嘌醇的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皮膚、黏膜損害,最常見的是剝脫性皮炎,比較嚴重的有Stevens‐Johnson綜合征、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癥、系統性疾病(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癥、脈管炎、以及主要器官的疾病)。有文獻報道別嘌呤醇皮膚變態反應致死率達20‐40%。
臨床上已經建議在使用別嘌呤醇前,應該進行HLA‐B*5801等位基因的檢測,以判斷是否屬于高危人群,從而有效降低由別嘌呤醇引起的嚴重不良反應。同時,美國風濕病協會發布指南建議對具有高風險的別嘌呤醇過敏綜合征的亞群體進行HLA‐B*5801檢測。因此,研究一種快速、特異性高的PCR法對HLA‐B*5801等位基因進行檢測是非常必要的。
傳統檢測HLA等位基因分型檢測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PCR‐SSOP(Sequence?Specific?Oligonucleotide?Probes)和PCR‐SSP(Sequence‐specific?primers),是基于核酸序列識別的方法,這些方法大多成本低、重復性好,然而需要多次的PCR后處理,即操作復雜,又容易發生污染而產生假性結果。PCR‐SBT(Sequence‐based?Typing)技術很大程度上彌補了PCR‐凝膠電泳技術的不足之處,可以精確地檢測出樣本是否攜帶HLA‐B*5801等位基因,此方法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然而PCR‐SBT技術成本昂貴、耗時長、操作繁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陜西佰美基因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陜西佰美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50385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