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余氣回收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494485.4 | 申請日: | 2014-09-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359001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2-18 |
| 發明(設計)人: | 張德均;許克軍;方海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新疆新捷燃氣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7C7/00 | 分類號: | F17C7/00;F17C13/02 |
| 代理公司: | 烏魯木齊新科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65107 | 代理人: | 祁磊 |
| 地址: | 830011 新疆維吾爾自*** | 國省代碼: | 新疆;6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回收 工藝 | ||
1.一種余氣回收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該工藝所利用的余氣回收裝置,該余氣回收裝置包括卸氣軟管(3)、充氣軟管(4)、充/卸氣柱(5)、余氣放空閥(F1)、余氣回收閥(F2)、放空管線、余氣回收罐(6)、余氣排流閥(F5)、進氣閥(F3)、出氣閥(F4)、天然氣壓縮機(7)、第一安全閥(A1)和第二安全閥(A2);卸氣軟管(3)通過充/卸氣柱(5)連接充氣軟管(4),卸氣軟管(3)一者或卸氣軟管(3)與充氣軟管(4)兩者通過充/卸氣柱(5)連接余氣放空閥(F1)、第一安全閥(A1)和余氣回收閥(F2),余氣放空閥(F1)與第一安全閥(A1)同時連通放空管線,余氣回收閥(F2)通過余氣回收罐(6)連通余氣排流閥(F5),卸氣軟管(3)還通過充/卸氣柱(5)和進氣閥(F3)連接天然氣壓縮機(7)的進氣口,天然氣壓縮機(7)的放空口通過第二安全閥(A2)連接放空管線,天然氣壓縮機(7)的出氣口通過出氣閥(F4)連接充/卸氣柱(5);該工藝為:①在所有所運載氣罐的待卸氣/充氣拖車之中,選擇其中所運載的氣罐內部氣壓最高的拖車作為待卸氣拖車(1)且選擇其中所運載的氣罐內部氣壓最低的拖車作為余氣接收拖車(2),再使待卸氣拖車(1)所運載的氣罐通過卸氣軟管(3)和充/氣柱同時連接余氣放空閥(F1)、第一安全閥(A1)、余氣回收閥(F2)和進氣閥(F3),并使余氣接收拖車(2)所運載的氣罐通過充氣軟管(4)和充/卸氣柱(5)連接出氣閥(F4),乃至待卸氣拖車(1)所運載的氣罐相應依次通過卸氣軟管(3)、充/卸氣柱(5)與充氣軟管(4)連接余氣接收拖車(2)所運載的氣罐;②將天然氣壓縮機(7)的進氣口壓力數值范圍設置為P1-P2,P1<P2,P2為待卸氣拖車(1)所運載的氣罐的最高壓力數值,但P1>一個標準大氣壓并將天然氣壓縮機(7)的出氣口壓力數值范圍設置為P2-P3,P2<P3,P3為被選天然氣壓縮機(7)出氣口最大安全額定壓力數值;③當待卸氣拖車(1)所運載的氣罐內部的壓力>余氣接收拖車(2)所運載的氣罐內部的壓力時,待卸氣拖車(1)所運載的氣罐內部的余氣利用壓力差以不經天然氣壓縮機(7)的方式直接依次通過卸氣軟管(3)、充/卸氣柱(5)與充氣軟管(4)充入余氣接收拖車(2)所運載的氣罐內;當待卸氣拖車(1)所運載的氣罐內部的壓力≤余氣接收拖車(2)所運載的氣罐內部的壓力時,啟動天然氣壓縮機(7)并打開進氣閥(F3)和出氣閥(F4),待卸氣拖車(1)所運載的氣罐內的氣體經進氣閥(F3)被抽入天然氣壓縮機(7),再被天然氣壓縮機(7)壓縮后經出氣閥(F4)進入余氣接收拖車(2)所運載的氣罐內,繼而直至當天然氣壓縮機(7)的出氣口壓力數值大于P3或其進氣口壓力數值低于P1時,再使天然氣壓縮機(7)停機;④在天然氣壓縮機(7)停機后,打開余氣放空閥(F1)且關閉余氣排流閥(F5),待卸氣拖車(1)所運載的氣罐內剩余的天然氣通過余氣回收閥(F2)自動進入余氣回收罐(6)內,當余氣回收罐(6)內的壓力達到最大安全額定壓力數值時,打開余氣放空閥(F1)但關閉余氣回收閥(F2),待卸氣拖車(1)所運載的氣罐內剩余的氣體則依次通過余氣放空閥(F1)和放空管線被排入大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新疆新捷燃氣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新疆新捷燃氣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494485.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