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具有主動潤滑循環(huán)作用的鐵路制動閥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410492561.8 | 申請日: | 2014-09-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92161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2-10 |
| 發(fā)明(設計)人: | 朱迎春;楊建平;李謀逵;呂超;安鴻;肖維遠;肖乾佑;王春山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制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1H11/06 | 分類號: | B61H11/06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劉凱 |
| 地址: | 620010 四川省眉***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具有 主動 潤滑 循環(huán) 作用 鐵路 制動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鐵路車輛制動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具有主動潤滑循環(huán)作用的鐵路制動閥。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鐵路客、貨車的主型制動閥104閥/120閥檢修周期為兩年,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檢修周期較短,有待提高。檢修周期短的主要原因是滑閥結構漏泄。從調研及研究表明:滑閥結構潤滑不良是運用中較為普遍的問題,當滑閥副呈干摩擦狀態(tài)時,滑閥面易拉傷,造成漏泄。因此,改善潤滑不良成為延長制動閥檢修周期的主要因素。
改善滑閥結構潤滑不良有兩個途徑:提高硅油運動粘度和延長油膜存在時間,目前所用硅油運動粘度為800mm2/s,提高余地已不大,因此延長油膜存在時間成為延長制動閥檢修周期的主要方法。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能夠使得潤滑油循環(huán)使用,有效延長油膜存在時間,從而延長制動閥檢修周期的具有主動潤滑循環(huán)作用的鐵路制動閥。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具有主動潤滑循環(huán)作用的鐵路制動閥,包括主閥體組成、主活塞桿、滑閥以及主閥下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活塞桿上設置有潤滑油循環(huán)裝置,所述潤滑油循環(huán)裝置包括進油槽以及出油桿,在所述進油槽下端設置有進油孔,所述進油槽的下端面位于主閥下蓋內油池液面下方,在所述進油槽內、進油孔處設置有進油膠閥,所述進油膠閥通過進油閥簧壓緊在進油孔處,所述出油桿為上下貫通的中空結構,所述出油桿設置在進油槽內,其上部與進油槽螺紋連接,所述出油桿和進油槽之間留有間隙形成儲油空間,所述出油桿的下端開口與儲油空間連通,其上端穿過進油槽與主活塞桿螺紋連接,在所述出油桿的上端開口處設置有出油膠閥,所述出油膠閥通過出油閥簧壓緊在出油桿的上端開口處,在所述主活塞桿內設置有與出油桿的中心孔連通的油路,所述油路的出油口與滑閥上端面的進油口連通,在所述滑閥上、滑閥與主閥體組成之間形成的工作面處設置有儲油件,所述滑閥上的進油口與儲油件對應連通。
本發(fā)明所述的具有主動潤滑循環(huán)作用的鐵路制動閥,其在所述出油桿下部設置有環(huán)形凸臺,所述環(huán)形凸臺外周與進油槽內壁之間留有間隙,所述進油閥簧套在出油桿下部,所述進油閥簧的下端抵靠在進油膠閥上端面,所述進油閥簧的上端抵靠在出油桿環(huán)形凸臺形成的臺階處,所述出油閥簧設置在主活塞桿的油路進油口處,所述出油閥簧的下端抵靠在出油膠閥上端面,所述出油閥簧的上端抵靠在主活塞桿內的臺階處,所述進油閥簧和出油閥簧始終處于壓縮狀態(tài)。
本發(fā)明所述的具有主動潤滑循環(huán)作用的鐵路制動閥,其在所述滑閥上設置有兩個儲油件,所述兩個儲油件分布在滑閥上、下部,位于滑閥上部的儲油件設置在滑閥的進油口處,位于滑閥下部的儲油件通過在滑閥內部設置的通孔與滑閥的進油口連通。
本發(fā)明所述的具有主動潤滑循環(huán)作用的鐵路制動閥,其在所述主閥下蓋內減速簧座與減速簧之間設置有減速簧座油封,所述減速簧座油封呈倒錐形,所述減速簧座油封內孔與主活塞桿之間留有間隙。
本發(fā)明所述的具有主動潤滑循環(huán)作用的鐵路制動閥,其所述進油槽穿過主活塞桿內的穩(wěn)定桿,在所述進油槽與穩(wěn)定桿之間留有間隙,在所述穩(wěn)定桿端面凹槽內設置有穩(wěn)定桿油封,所述穩(wěn)定桿油封呈倒錐形,所述穩(wěn)定桿油封內孔與進油槽之間留有間隙。
本發(fā)明通過在主活塞桿上增設潤滑油循環(huán)裝置,將主閥下蓋中的潤滑油抽取到滑閥上端面,經(jīng)由滑閥上端面的進油口到達工作面產生油膜,多余的潤滑油順著滑閥兩側重新流回到主閥下蓋的油池中。這樣,工作時滑閥上下運動,對滑閥面形成潤滑,可有效保證滑閥副的潤滑,從而延長油膜存在時間,減小滑動磨損,改善滑閥副工作環(huán)境,延長滑閥副使用壽命。本發(fā)明結構巧妙,效果顯著,對現(xiàn)有鐵路制動閥改動較小,易于新品加工和既有產品改造。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1為主閥體組成,2為主活塞桿,3為滑閥,4為儲油件,5為減速簧座油封,6為主閥下蓋,7為進油膠閥,8為進油閥簧,9為出油桿,10為進油槽,11為穩(wěn)定桿,12為穩(wěn)定桿油封,13為O形密封圈,14為出油膠閥,15為出油閥簧,16為進油孔,17為油路,18為減速簧座,19為減速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詳細的說明。
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制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jīng)四川制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49256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基于圖像處理的輪軌位移檢測裝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種客運機車及其三軸轉向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