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具有主動潤滑循環作用的鐵路制動閥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492561.8 | 申請日: | 2014-09-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92161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2-10 |
| 發明(設計)人: | 朱迎春;楊建平;李謀逵;呂超;安鴻;肖維遠;肖乾佑;王春山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制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1H11/06 | 分類號: | B61H11/06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劉凱 |
| 地址: | 620010 四川省眉***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具有 主動 潤滑 循環 作用 鐵路 制動 | ||
1.一種具有主動潤滑循環作用的鐵路制動閥,包括主閥體組成(1)、主活塞桿(2)、滑閥(3)以及主閥下蓋(6),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活塞桿(2)上設置有潤滑油循環裝置,所述潤滑油循環裝置包括進油槽(10)以及出油桿(9),在所述進油槽(10)下端設置有進油孔(16),所述進油槽(10)的下端面位于主閥下蓋(6)內油池液面下方,在所述進油槽(10)內、進油孔(16)處設置有進油膠閥(7),所述進油膠閥(7)通過進油閥簧(8)壓緊在進油孔(16)處,所述出油桿(9)為上下貫通的中空結構,所述出油桿(9)設置在進油槽(10)內,其上部與進油槽(10)螺紋連接,所述出油桿(9)和進油槽(10)之間留有間隙形成儲油空間,所述出油桿(9)的下端開口與儲油空間連通,其上端穿過進油槽(10)與主活塞桿(2)螺紋連接,在所述出油桿(9)的上端開口處設置有出油膠閥(14),所述出油膠閥(14)通過出油閥簧(15)壓緊在出油桿(9)的上端開口處,在所述主活塞桿(2)內設置有與出油桿(9)的中心孔連通的油路(17),所述油路(17)的出油口與滑閥(3)上端面的進油口連通,在所述滑閥(3)上、滑閥(3)與主閥體組成(1)之間形成的工作面處設置有儲油件(4),所述滑閥(3)上的進油口與儲油件(4)對應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主動潤滑循環作用的鐵路制動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油桿(9)下部設置有環形凸臺,所述環形凸臺外周與進油槽(10)內壁之間留有間隙,所述進油閥簧(8)套在出油桿(9)下部,所述進油閥簧(8)的下端抵靠在進油膠閥(7)上端面,所述進油閥簧(8)的上端抵靠在出油桿(9)環形凸臺形成的臺階處,所述出油閥簧(15)設置在主活塞桿(2)的油路(17)進油口處,所述出油閥簧(15)的下端抵靠在出油膠閥(14)上端面,所述出油閥簧(15)的上端抵靠在主活塞桿(2)內的臺階處,所述進油閥簧(8)和出油閥簧(15)始終處于壓縮狀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主動潤滑循環作用的鐵路制動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閥(3)上設置有兩個儲油件(4),所述兩個儲油件(4)分布在滑閥(3)上、下部,位于滑閥(3)上部的儲油件(4)設置在滑閥(3)的進油口處,位于滑閥(3)下部的儲油件(4)通過在滑閥(3)內部設置的通孔與滑閥(3)的進油口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具有主動潤滑循環作用的鐵路制動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閥下蓋(6)內減速簧座(18)與減速簧(19)之間設置有減速簧座油封(5),所述減速簧座油封(5)呈倒錐形,所述減速簧座油封(5)內孔與主活塞桿(2)之間留有間隙。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主動潤滑循環作用的鐵路制動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油槽(10)穿過主活塞桿(2)內的穩定桿(11),在所述進油槽(10)與穩定桿(11)之間留有間隙,在所述穩定桿(11)端面凹槽內設置有穩定桿油封(12),所述穩定桿油封(12)呈倒錐形,所述穩定桿油封(12)內孔與進油槽(10)之間留有間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制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四川制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492561.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基于圖像處理的輪軌位移檢測裝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種客運機車及其三軸轉向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