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臥式冷室壓鑄機給料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471987.5 | 申請日: | 2014-09-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259429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01 |
| 發明(設計)人: | 捷卡姆.查馬特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橙石鑄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D17/30 | 分類號: | B22D17/30;B22D17/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陽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250 | 代理人: | 周美華 |
| 地址: | 215151 江蘇省蘇州市高新***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臥式 壓鑄機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臥式冷室壓鑄機給料系統,屬于壓鑄設備給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壓鑄是將一種合金的熔融液注入料筒,然后通過設置在料筒內的柱塞將一定量的合金熔融液壓射到模腔內,冷卻成型后形成鑄件。
傳統壓鑄設備中的料筒只能根據鑄件的大小加注一定量的熔融金屬液,射料完畢后,柱塞復位至初始位置,并再次往料筒內添加定量熔融金屬液進行下一次壓鑄。由于熔融金屬液溫度較高,對操作員具有較大的危險性,一般均采用料勺等工具將熔融金屬液加入到料筒的壓力腔內,而料勺每次從金屬熔煉室(坩堝)中攝取的熔融金屬液的量差異較大,容易造成用料浪費,且采用料勺添加熔融金屬液到料筒內需要耗費較多的注料時間,進而大大降低了鑄造效率。
發明內容
為此,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冷式壓鑄裝置的料筒每次只能注入單件鑄件的熔融金屬液,注料量不易控制,容易造成用料浪費,且壓鑄周期長、生產效率低的弊端,從而提供一種新型的臥式冷室壓鑄機給料系統。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臥式冷室壓鑄機給料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料筒,所述料筒內設置有用于將料筒內的熔融金屬液壓射進模具型腔內的柱塞,所述柱塞的尾端與驅動機構連接,所述料筒的側壁上設有用于為所述料筒注入熔融金屬液的金屬液通道,所述金屬液通道通過管道連通至金屬熔煉室內;所述柱塞包括沿其軸向間隔設置的用于射料時密封的第一密封部和用于防止所述料筒內的熔融金屬液向后泄露的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所述料筒的內壁及所述料筒的出料口之間的型腔形成用于存儲待射料熔融金屬液的壓力室,所述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及所述料筒的內壁之間的型腔形成無壓力室,所述金屬液通道適于在所述柱塞位于初始位置時連通所述壓力室,并適于在所述柱塞進行射料以及復位動作時連通所述無壓力室。
所述金屬液通道包括沿所述料筒的徑向設置的豎向通道和沿所述料筒的軸向設置的橫向通道,所述橫向通道設置在所述料筒的本體內,所述橫向通道的一端與所述豎向通道連通,所述橫向通道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料筒的靠近所述驅動機構一側的端面上,并與所述管道密封連接。
所述豎向通道從所述料筒的內腔延伸至所述料筒的外側,所述豎向通道的位于所述料筒外側的一端通過密封塞密封。
所述料筒包括平直部,以及設置在所述平直部出料一端的鵝頸部,所述鵝頸部的內腔斜向上傾斜并與所述模具型腔連通,所述平直部的內腔上壁與所述鵝頸部的內腔上壁通過設置在所述平直部端部的傾斜部過渡連接,所述傾斜部的最低點低于所述鵝頸部的出料口的最低點,所述金屬熔煉室內的熔融金屬液的液面高度介于所述平直部內腔的最高點與所述出料口的最低點之間。
所述柱塞包括設置在所述平直部內腔里并與所述平直部的內壁滑動密封配合的柱塞頭和第二柱塞頭,所述柱塞頭與第二柱塞頭之間通過柱塞桿連接,所述第一密封部設置在所述柱塞頭的周向側面上,所述第二密封部設置在所述第二柱塞頭的周向側面上,所述壓力室與所述無壓力室之間設置供熔融金屬液從所述無壓力室流動到所述壓力室內的單向流通裝置,所述單向流通裝置適于在所述柱塞頭射料過程中封閉,并在所述柱塞頭復位過程中開啟。
所述柱塞頭具有中空腔,所述中空腔具有與所述柱塞頭前方的壓力室連通的開口,所述第一密封部位于所述中空腔與所述柱塞頭外壁面之間形成的具有一定形變能力的薄片區上;所述薄片區形成所述單向流通裝置。
所述第一密封部為成型在所述柱塞頭外側壁上的至少一道環形的密封凸起。
所述密封凸起的兩側分別設置有環形凹槽,所述環形凹槽與所述密封凸起周向平行設置。
所述密封凸起設置有兩道,且兩道所述密封凸起之間通過一道所述環形凹槽間隔開。
所述密封凸起的外輪廓為圓弧形結構;所述環形凹槽的縱向截面呈半圓形。
所述中空腔的所述開口處設有用于限制所述中空腔過度膨脹或過度收縮的限位裝置。
所述限位裝置包括固定于所述柱塞頭的端面上的隔板,以及設置于所述中空腔內的頂桿,所述頂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中空腔的底端,所述頂桿的另一端抵觸在所述隔板上,所述隔板與所述端面之間,所述隔板以及所述頂桿與所述柱塞頭的開口之間分別具有連通所述壓力室與所述中空腔的間隙。
所述隔板的面積與所述柱塞頭的端面的面積相等,所述隔板通過若干根螺栓固定在所述柱塞頭的所述端面上。
所述頂桿從所述中空腔的開口處延伸出所述柱塞頭的端面,所述隔板的與所述頂桿配合的一側中心處設置有凹槽,所述頂桿插入所述凹槽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橙石鑄造有限公司,未經蘇州橙石鑄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47198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