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利用硝酸銀硅膠色譜法提純植物來源角鯊烯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448967.6 | 申請日: | 2014-09-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262076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07 |
| 發明(設計)人: | 張源仁;魏國華;肖翔;包方杰;王嘉磊;鄔嫣萍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波大紅鷹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C11/21 | 分類號: | C07C11/21;C07C7/12;C07C7/00 |
| 代理公司: | 余姚德盛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39 | 代理人: | 胡小永 |
| 地址: | 315200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利用 硝酸銀 硅膠 色譜 提純 植物 來源 角鯊烯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化學工程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有工業化價值的,有效提取植物來源角鯊烯的色譜方法。
背景技術
角鯊烯常溫下為無色油狀液體,是一種高度不飽和的脂肪族烴類化合物。其最初是從鯊魚的肝油中發現的,1914年被命名為Squalene,其化學名稱為2,6,10,15,19,23-六甲基-2,6,10,14,18,22-二十四碳六烯,屬于開鏈三萜,也稱鯊烯。角鯊烯不僅具有促進新陳代謝、活化細胞、強化內臟的作用,還具有強烈的抗氧化作用,能有效防止細胞的老化和癌變,抗癌、防癌,提高機體免疫力。目前,角鯊烯主要來自于深海鯊魚肝油,同時也少量存在于油脂不皂化物中,尤其在橄欖油、棕櫚油及其脫臭餾出物種含量較多,菜籽油、大豆油、米糠油、棉籽油等植物油也含有一定量的角鯊烯。
深海鯊魚生長周期長、繁殖率低,來源困難,因此從植物資源中中尋找角鯊烯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然而,植物來源的角鯊烯面臨一個重大缺陷,角鯊烯在植物中的含量極低,大約以重量計算占比為0.1%到0.7%。因此,角鯊烯的純化技術是植物來源角鯊烯工業化的至關重要的一環。
植物來源角鯊烯的提取方法,據檢閱目前可查的文獻,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一種是利用原料中角鯊烯與雜質的沸點差來進行精餾或分子蒸餾(CN?102089263A、US20130209510A1);一種是利用萃取的方法(CN101830770A、CN102146014A);一種是利用普通硅膠柱進行層析,得到高含量的角鯊烯(CN167005A、CN102161611A)。以上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不適合工業化放大。
第一種方法的代表為索菲姆公司申請的CN?102089263A專利,公布了一種“植物油的脫臭餾出物和/或物理精煉冷凝物中所含的角鯊烯、甾醇和維生素E的提取方法”,本方法是采用三次相繼的精餾,通過沸點差,來分離純化角鯊烯,可現實問題在于,此方法提及的原料中角鯊烯的含量很低,大約在5%左右,而且角鯊烯的沸點與維生素E相差無幾,所以這種通過三次精餾的方法,分離得到的角鯊烯不僅能耗高,而且含量也只能達到此專利中所提到的23%左右,無明顯的工業化價值。
第二種方法的代表是天津大學所申請的CN101830770A專利——從植物油脫臭餾出物中提取角鯊烯的方法,則公開了一種利用分子蒸餾與萃取、結晶相結合的工藝方法,具體步驟是先將原料進行皂化反應,將萃取得到的不皂化物經過兩次分子蒸餾后,以第二次蒸餾的餾出物為原料進行冷析結晶獲得植物甾醇,濾液中回收角鯊烯及混合生育酚,再經多級溶劑萃取在兩相中分別富集角鯊烯及維生素E。此專利提及的實施例3表明,純化4.9g的角鯊烯粗品(含量為36.5%),需要用到甲醇/正己烷(V正己烷:V甲醇=1:1)50ml,接下來的三次萃取,用到75ml的正己烷和75ml的甲醇,整個萃取過程共耗用200ml的溶劑,得到2.37g角鯊烯產品(含量為68.7%),即相當于每1g角鯊烯產品(含量為68.7%),耗用84ml的溶劑,如此大的溶劑消耗量,基本上沒有工業化價值。
第三種方法是利用硅膠柱的極性選擇特性來進行角鯊烯的分離純化,如公開號為CN167005A的中國專利——植物角鯊烯及其制備方法:具體是一種羅漢果角鯊烯的制備,先從羅漢果的種仁或種籽中提取得到角鯊烯粗品,然后通過硅膠柱層析法制得純度達95%的羅漢果角鯊烯。中國煙草總公司廣東省公司和華南農業大學共同申請的CN102161611A專利——一種以煙草為原料制備角鯊烯的方法,則是通過先用有機溶劑從煙草原料中浸取出角鯊烯粗品,然后將粗品過硅膠層析柱,洗脫液出去有機溶劑后,即得角鯊烯精品,含量為95%左右。此種方法的優點在于,所得角鯊烯產品純度較高、溶劑可精餾后循環套用,硅膠可重復使用,但其缺陷也很明顯,由于植物來源的角鯊烯原料中還有大量的油脂類物質、蠟質,其極性與角鯊烯非常接近,因此要得到高含量的角鯊烯,則上樣量必然很小,而對于工業化生產來說,沒有客觀的上樣量,就沒有實際應用價值。
自1930s’Lucas和Nichols等人報道銀離子可以與烯烴類(π電子)形成絡合物后,研究銀離子色譜分離方法的熱潮歷久不衰,用這種方法,可以非常方便而有效地對烯烴進行分離純化。不過,這種方法還是主要作為一種分析手段來應用,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幾點:1、銀離子對光非常敏感,銀離子色譜法的工業化應用受到限制;2、銀離子屬于重金屬離子,在工業化生產中有可能泄露到產品中去。所以,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見過真正使用銀離子色譜作為角鯊烯工業化分離的報道。
發明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波大紅鷹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寧波大紅鷹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44896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防水電連接器
- 下一篇:一種聯苯類化合物的光催化合成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