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船舶與海洋工程甲板機械用行走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422830.3 | 申請日: | 2014-08-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92267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2-10 |
| 發明(設計)人: | 何秋生;謝松蓮;姜劍勇;徐浩剛;卓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63B21/00 | 分類號: | B63B21/00;B63B1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吳寶根;王晶 |
| 地址: | 200031***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船舶 海洋工程 甲板 機械 行走 機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船舶與海洋工程甲板機械用行走機構,尤其是一種用于高海況作業的行走式多功能機械手行走機構。
背景技術
目前,?Rolls-Royce、MacGREGOR等國外公司已經完成帶行走機構船用設備的開發,并已在海洋工程三用途工作船上投入使用。國內尚無配備行走機構的船用甲板機械。
通過對現有船舶與海洋工程甲板機械發展現狀的了解,以及對遠期甲板機械發展需求的展望,需要對比國內外相關產品的關鍵技術,摸索和尋求技術難點并尋求突破,形成在5~6級海況下可以安全可靠的運行和使用、采用國內通用的380V電制;通過增大滾輪組間的輪組,增強行走機構抗傾覆的能力等技術特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要提供一種船舶與海洋工程甲板機械用行走機構,具有在海況影響下帶載行走功能、沿導軌行走鉚定功能、導軌兩端平衡制動和緩沖功能、電液輸送功能等特點,特別適用于船用甲板機械。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船舶與海洋工程甲板機械用行走機構,包括行走架、電纜卷筒、電液滑環、導向輪組、滾輪組、放線架、行走驅動裝置、夾軌器,其特點是:電纜卷筒安裝在行走架內部,在行走過程中對動力電纜施加恒定的張力,實現電纜自動收放;電液滑環安裝在行走架上端,實現在360°全回轉狀態下輸送電/液,用于將動力電輸送至行走機構上方的動力單元,并將動力單元的壓力油輸送至行走機構、驅動限位閥、行走驅動裝置、夾軌器;導向輪組共兩組,沿導軌方向前后布置在行走架的底部安裝板上,每組還有兩個導向輪,沿導軌方向左、右布置在導向方鋼的兩側;滾輪組共四組,分左前、左后、右前、右后四個位置布置在行走架的側面,每組含兩個上滾輪和兩個下滾輪,布置在導軌的上、下側;放線架安裝在行走架內部,實現電纜從船體進入行走機構的導向;行走驅動裝置共兩個,沿導軌內的齒條方向前后安裝在行走架底板上,并通過小齒輪與齒條嚙合傳動連接,使行走機構通過小齒輪沿著導軌的齒條縱向行走,從而帶動多功能機械手沿作業甲板面前行、后退;所述夾軌器共兩個,分別布置在行走架左、右兩側中部位置,并夾緊導軌裝置中的導軌,實現行走機構的制動和開啟。
行走架前、后端部分別安裝一組緩沖器,每組緩沖器由兩個橡膠減震塊構成,當行走機構超過工作行程極限位置仍未停止運行時,通過緩沖器撞擊擋板,實現安全停止。
行走架后端上部設有艙口蓋組件,艙口蓋組件與行走架鉸接,用于維修。
行走架上沿導軌方向前、后各設有一個限位閥,限位閥安裝在行走架底部,限位閥為單向流量閥,用于流量控制滾輪與限位板接觸。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提供的行走機構,具有在海況影響下帶載行走功能、沿導軌行走鉚定功能、導軌兩端平衡制動和緩沖功能、電液輸送功能等特點,特別適用于船用甲板機械,配備行走機構的船舶與海洋工程用甲板機械,作業范圍可覆蓋整個甲板面,極大提高了作業范圍和機動性,同時提高了作業效率、降低了船員的勞動強度、減輕了甲板作業的危險性,是船用與海洋工程用甲板機械的一個發展方向,將促進了以操錨、拖帶、平臺輔助等甲板作業為主要功能的海洋工程船舶的快速發展。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主視圖;
圖2是本發明的結構俯視圖;
圖3是本發明的液壓原理圖;
圖4是圖2中的A向局部放大圖;
圖5是圖2中沿B-B的剖視圖;
圖6是圖2中沿C-C的剖視圖;
圖7是限位閥、緩沖器布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所示,本發明的船舶與海洋工程甲板機械用行走機構,由行走架1、電纜卷筒2、電液滑環3,艙口蓋組件4、緩沖器5、導向輪組6、滾輪組7、限位閥8、放線架9、行走驅動裝置10、夾軌器11等組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未經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0四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42283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