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氯化羥胺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380030.X | 申請日: | 2014-08-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314610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2-10 |
| 發明(設計)人: | 余立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余立新 |
| 主分類號: | C01B21/14 | 分類號: | C01B21/1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學專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顯國 |
| 地址: | 324000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氯化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氯化羥胺的制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氯化羥胺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氯化羥胺是用途非常廣泛的化工產品,主要用于農藥、醫藥、香料、橡膠化學品、染料等合成工業的原料。
目前,制備氯化羥胺的方法主要有硝基甲烷水解法、天然氣(甲烷)硝化法、丙酮肟法、一氧化氮還原法、二磺酸銨鹽水解法等。
硝基甲烷水解法是以硫酸二甲酯與亞硝酸鈉為起始原料,先制取硝基甲烷,再由硝基甲烷鹽酸水解制得鹽酸羥胺。其用到劇毒品硫酸二甲酯,反應副產物為劇毒的一氧化碳。反應速率低、時間長,總收率低。
天然氣硝化法受資源限制,不宜廣泛應用。
傳統的丙酮肟法以焦亞硫酸氫鈉、亞硝酸鈉和丙酮反應生成丙酮肟,再將其酸化和水解得鹽酸羥胺。丙酮可部分回收。其工藝路線復雜,流程長,生產成本高,三廢排放量大,產品質量不穩定等缺點。
一氧化氮法設備要求高,催化劑昂貴,尾氣處理困難。
二磺酸銨水解法用到二氧化硫、液氨,且產生大量的副產硫酸銨。
公開號為CN100341882的申請文件《有機硅酮肟基硅烷的制造方法》中描述到將氯硅烷滴加到含有溶劑的酮肟中,靜沉,使上層的溶劑和粗產物和下層的鹽形成明顯分離,去掉下層鹽,回收酮肟原料。其中,下層鹽為酮肟鹽酸鹽,回收酮肟一般采用氨水或氫氧化鈉溶液中和酮肟鹽酸鹽,得到酮肟和氯化銨或氯化鈉。中和過程中有雜質產生,并伴隨酮肟一起返回作為原料使用,嚴重影響酮肟基硅烷的質量。該工藝不僅氯硅烷中的氯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還為了回收酮肟,使用高價值的氨或氫氧化鈉中和酮肟鹽酸鹽。
公開號為CN101497433A的申請文件《羥胺鹽的制備方法》中描述到在精餾塔內,將酮肟在酸性溶液中進行水解反應生成羥胺鹽和酮。其中,制備氯化羥胺使用的原料僅限于酮肟,并且需要鹽酸進行水解,因鹽酸濃度限制,其帶有一定量的水,不利于生產系統的水平衡。故該方法生產成本較高,且污水排放量大。
目前,隨著氯化羥胺和酮肟型硅烷的市場需求不斷增大,循環經濟的要求不斷增強,利用工業三廢或副產品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的趨勢十分明顯,產業前景光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酮肟基硅烷的副產物酮肟鹽酸鹽回收處理,提供了一種以酮肟鹽酸鹽為原料,簡單、低成本制備氯化羥胺的方法。
實現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氯化羥胺的制備方法,在精餾塔內,將原料酮肟鹽酸鹽在水溶液中進行水解反應生成氯化羥胺和酮,從精餾塔頂排出酮,塔底產出氯化羥胺溶液,溶液經冷卻、結晶、干燥得到氯化羥胺產品;其反應式如下:
R1(C=NOH)R2·HCl+H2O→(NH2OH)·HCl+R1(C=O)R2
其中R1和R2表示碳原子數為1-5的烷基,所述酮肟鹽酸鹽和水的摩爾比為1:5-35。
所述原料還包括鹽酸,其反應式如下:
R1(C=NOH)R2·HCl+HCl+H2O→(NH2OH)·HCl+R1(C=O)R2
其中R1和R2表示碳原子數為1-5的烷基,所述酮肟鹽酸鹽、HCl和水的摩爾比為1:0.01-1:5-35。
所述原料還包括酮肟和鹽酸,其反應式如下:
R1(C=NOH)R2·HCl+R1(C=NOH)R2+HCl+H2O→(NH2OH)·HCl+R1(C=O)R2
其中R1和R2表示碳原子數為1-5的烷基,所述酮肟鹽酸鹽、酮肟、HCl和水摩爾比為1:0.01-30:0.01-30:5-35。
上述原料從精餾塔中部進料,并在減壓精餾的條件下,控制精餾塔釜溫度溫度為30-130℃,塔頂回流比為1-5,塔內真空度為0-0.1MPa。所述鹽酸質量濃度為1%-30%。優選條件:精餾塔塔釜溫度為70-110℃,塔頂回流比為1-3,塔內真空度為0.02-0.05MPa。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其顯著優點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余立新,未經余立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80030.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