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濾波器諧振桿的冷鐓成型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368224.8 | 申請日: | 2014-07-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259747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1-07 |
| 發明(設計)人: | 張仕中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晉杰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P15/00 | 分類號: | B23P1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濾波器 諧振 成型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濾波器的零部件諧振桿,具體涉及到采用冷鍛工藝制作諧振桿的方法。
背景技術
諧振桿是用在航天廣電通信基站設備上必須的零件,又名振子、反射桿、諧振子、諧振柱等。現有的濾波器諧振桿的粗加工工藝是采用直條棒料,通過沖床下料,沖床多次擠壓棒料變形,得到諧振桿。傳統的生產方法具有諸多缺陷,比如:1、能源消耗大;傳統的加工方法需要三臺沖床通過三次單獨成型,這樣就加大了能源的消耗量。2、??生產效率低,從沖壓生產工藝每臺每班最多生產1900件,設備投入大,產能低。3、原材料損耗大,目前通過沖床擠壓的毛坯重量達每件63g左右,諧振桿的原材料?C14500碲銅材料是目前一種新型材料,其中碲是一種較缺的稀土元素,產品毛坯很重,浪費很大,對資源是長期的損失。4、產品質量穩定性差,沖壓工藝是通過多次單獨成型,每道工序控制都存在一定的難度。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上述不足,本發明提出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耗材少,加工效率高的濾波器諧振桿的冷鐓成型工藝。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的過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濾波器諧振桿的冷鐓成型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一模整形:將原料剪切成段,并將端部整形,使圓柱狀原料的頭端具有圓弧形倒角,得到一模半成品;
二模整形:將一模半成品的頭端擠壓形成具有上柱狀體和中柱狀體的二模半成品;其中上柱狀體的直徑小于中柱狀體,中柱狀體的直徑小于二模半成品的尾端;
三模整形:將二模半成品的尾端外端面中部向內擠壓出內凹槽,將二模半成品靠近中柱狀體的端面向內擠壓出環狀凹槽,得到三模半成品;
四模拉深:將三模半成品的環狀凹槽向內擠壓,使其環狀凹槽的深度加大,得到四模半成品;
五模預成型:對四模半成品的尾端進行整形加工,使其尾端的內凹槽與濾波器諧振桿的尾端凹槽形狀相同;得到五模半成品;
六模壓孔;在五模半成品尾端的內凹槽向內開設六方孔,得到六模半成品,然后加工得到成品。
綜上所述,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在諧振桿的制作過程中,得到六模半成品形狀的產品是技術難點,將六模半成品形狀的產品加工成成品可以通過常規技術完成。本發明提供的制作工藝,縮短了現有技術中的工藝步驟,減少了原料的浪費,提升了加工效率。
附圖說明
圖1a為一模半成品的剖視圖;
圖1b為二模半成品的剖視圖;
圖2a為三模半成品的剖視圖;
圖2b為四模半成品的剖視圖;
圖3a為五模半成品的剖視圖;
圖3b為六模半成品的剖視圖;
圖4為六模半成品的立體圖;
圖5為諧振桿成品的立體圖。
其中,1、上柱狀體;2、中柱狀體;3、外螺紋;4、圓環狀;5、端蓋;6、內凹槽;7、六方孔;8、環狀凹槽;9、圓環連接部;10、環狀弧形面。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在一模整形過程中,將含有碲銅的條狀材料剪切成段,并將端部整形,使圓柱狀原料的頭端具有圓弧形倒角,得到一模半成品。一模整形過程中,原料的直徑為17.15mm~17.17mm,剪切后的每段加工料直徑也在17.15mm~17.17mm;圓弧形倒角部分的高度可以在5mm~8mm。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在二模整形過程中,將一模半成品具有圓弧形倒角部分的頭端擠壓形成具有上柱狀體1和中柱狀體2的二模半成品。上柱狀體1的直徑小于中柱狀體2,中柱狀體2的直徑小于二模半成品的尾端。在成品中,上柱狀體1上設置有外螺紋3,上柱狀體1和中柱狀體2的連接處具有圓環狀4,二模半成品的尾端被冷鐓加工成成品上的端蓋5、內凹槽6和六方孔7的部分。
在二模整形過程中,上柱狀體1、中柱狀體2和二模半成品尾端的中心線同軸。上柱狀體1的直徑可以為8.1mm,長度可以為12.255mm;中柱狀體2的直徑可以為10.1mm,長度可以為9.1mm;二模半成品尾端的直徑可以為17.3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晉杰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經成都晉杰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6822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