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后澆帶處支撐結構及其施工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366780.1 | 申請日: | 2014-07-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3158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05 | 
| 發明(設計)人: | 熊剛;袁新和;陳述亮;趙吉普;袁建發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建四局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29/16 | 分類號: | E02D29/16 | 
| 代理公司: | 貴陽中新專利商標事務所 52100 | 代理人: | 劉楠 | 
| 地址: | 550003 貴州***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后澆帶處 支撐 結構 及其 施工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新型后澆帶處支撐結構及其施工工藝,屬于建筑施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后澆帶是在建筑施工中為防止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由于自身收縮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產生的有害裂縫,按照設計或施工規范要求,在基礎底板、墻、梁相應位置留設臨時施工縫,將結構暫時劃分為若干部分,經過構件內部收縮,在若干時間后再澆搗該施工縫混凝土,將結構連成整體的地帶。后澆帶的澆筑時間宜選擇氣溫較低時,可用澆筑水泥或水泥中摻微量鋁粉的混凝土,其強度等級應比構件強度高一級,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間出現裂縫,造成薄弱部位。設置后澆帶的部位還應該考慮模板等措施不同的消耗因素。為了提高后澆帶施工中的支撐體系的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施工方便,現有技術中亟需一種施工快速、方便且能夠節約成本的新型后澆帶處支撐結構及其施工工藝。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后澆帶處支撐結構及其施工工藝,可以實現后澆帶施工的快速、方便,并且降低生產成本。
為實現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的這種新型后澆帶處支撐結構,包括結構梁、結構板和后澆帶,后澆帶與結構梁相互垂直,其中,它在結構梁上位于后澆帶的兩邊位置上對稱設有磚柱,也即磚柱在結構梁上從兩邊卡住后澆帶,磚柱的截面為正方形,磚柱的尺寸優選為240×240mm,磚柱頂部以砂漿抹平并頂死梁頭部位;同時,沿后澆帶的方向在后澆帶板底筋的上方設置附加鋼筋,附加鋼筋錨固在后澆帶兩邊的結構梁中,附加鋼筋類似于附加小梁的作用,保證板的有效抗彎變形能力。?
進一步的,磚柱位于結構梁的中線位置,保證磚柱不受偏心荷載影響其承壓能力,且磚柱距后澆帶邊緣180mm-250mm,磚柱不能離后澆帶距離太遠,以免達不到支撐效果。
更進一步的,附加鋼筋加在后澆帶板底筋的上部,且位于后澆帶板面筋的下部,位置偏靠近后澆帶板底筋,且附加鋼筋不與后澆帶板底筋接觸,以保證良好與混凝土有良好的接觸和握裹能力,達到附加小梁的受力作用。
本發明的這種新型后澆帶處支撐結構的施工工藝包括如下步驟:
(1)對施工后澆帶的邊緣進行測量定位,確定磚柱與后澆帶的相對位置,將磚柱定位在結構梁的中線位置,并且用白灰標識磚柱的位置;
(2)根據測量定位好的位置砌筑磚柱;在磚柱頂部用砂漿抹平,頂死梁頭部位,保證有效的支撐,使磚柱達到良好的支撐效果;
(3)在沿后澆帶的方向在后澆帶板底筋的上方埋設附加鋼筋,附加鋼筋錨固在兩頭的結構梁中;支設后澆帶的模板并加固模板支撐;
(4)進行混凝土澆筑及后期養護。嚴格按照后澆帶混凝土澆筑方案進行混凝土澆筑,進行混凝土振搗、抹平等。在后澆帶澆筑后,要加強養護后澆帶處的混凝土,嚴格按照混凝土方案中的養護要求進行加強后澆帶混凝土養護,保證后澆帶的澆筑質量。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能簡單方便施工,保證后澆帶處梁板的有效支撐,提高可操作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在施工工程中無污染,還促進了建筑的綠色、有效施工。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施工造價費用低廉,使用效果良好;且具有操作性、實用性、普遍性;施工更加的快速、簡便,最大限度的減少工人勞動強度,節約工程施工成本,也不會對施工場地有較為嚴格的要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平面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截面配筋示意圖,即圖1中的A-A截面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結構梁,2-磚柱,3-結構板,4-后澆帶,5-附加鋼筋,6-后澆帶板面筋,7-后澆帶板底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后澆帶4是前期施工預留的縫,后澆帶4的走向與結構梁1基本垂直,后澆帶4占據了結構梁1和結構板3的部分空間。本發明為了保證后澆帶4處的支撐,在結構梁1上設置磚柱2,磚柱2設在后澆帶4與結構梁1的交叉位置處后澆帶4的兩邊,最好是對稱設置在后澆帶4的兩邊,且在結構梁1上基本處于中線上。磚柱2的頂部以砂漿抹平并頂死梁頭部位。磚柱2距后澆帶4邊緣180mm-250mm。磚柱2不能離后澆帶4距離太遠,以免達不到支撐效果。
如圖2所示,沿后澆帶4的方向在后澆帶板底筋7的上方設置附加鋼筋5,附加鋼筋5錨固在后澆帶4兩邊的結構梁1中。附加鋼筋5加在后澆帶板底筋7的上部,且位于后澆帶板面筋6的下部,位置偏靠近后澆帶板底筋7,且附加鋼筋5不與后澆帶板底筋7接觸。附加鋼筋5類似于附加小梁的作用,保證板的有效抗彎變形能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建四局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中建四局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6678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