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發(fā)動機氣門油封上料裝置有效
申請?zhí)枺?/td> | 201410366076.6 | 申請日: | 2014-07-28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28788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05 |
發(fā)明(設計)人: | 曹金貴;唐磊;段昌凱;閆浩泉;王理想;王東鑫;鄭文金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B23P19/00 | 分類號: | B23P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澳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胡湘根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發(fā)動機 氣門 油封上料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發(fā)動機生產領域,特別是一種發(fā)動機氣門油封上料裝置。
背景技術
發(fā)動機裝配線上,缸蓋氣門油封的壓裝采用手動方式逐個將油封安裝到壓頭上,然后通過壓頭進行壓裝。對于四缸十六氣門發(fā)動機而言,需手動上料十六次,而且要等到壓裝完成后才能進行下一次上料。發(fā)動機氣門油封的這種手動上料的方式不但效率很低,還需要在發(fā)動機裝配線上配置很多操作人員,從而造成了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提升氣門油封上料效率的發(fā)動機氣門油封上料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發(fā)動機氣門油封上料裝置,包括:
旋轉臺;
氣門油封盛放部,其設置在所述旋轉臺頂面上,待裝配的氣門油封放置于所述氣門油封盛放部;
驅動機構,用于驅動所述旋轉臺繞其自身軸線旋轉。
優(yōu)選地,所述氣門油封盛放部包括:
工裝板,其對稱設置在所述旋轉臺的頂面兩側;
定位套,其均勻的設置在所述工裝板上,待裝配的氣門油封放置于所述定位套上。
優(yōu)選地,所述驅動機構包括:
固定板,其固定在所述旋轉臺的底面上;
軸承,其嵌套在所述固定板內;
轉軸,其嵌套在所述軸承內,穿過所述固定板,該轉軸一端與所述旋轉臺的底面中心處固定聯(lián)接;
擺動氣缸,其輸出軸與所述轉軸相連接,驅動所述轉軸帶動所述旋轉臺繞其自身軸線旋轉。
優(yōu)選地,所述固定板內位于所述軸承的兩側均扣蓋有軸承蓋,所述轉軸嵌套在所述軸承蓋內并穿過所述軸承蓋。
優(yōu)選地,該上料裝置還包括定位機構,所述定位機構包括:
定位塊,其上設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塊分別設置在所述旋轉臺的底面中心處的兩側,所述定位塊的中心連線與所述工裝板的中心連線垂直;
軸套,其嵌套在所述固定板內;
擋銷和氣缸,所述氣缸中活塞桿的自由端與所述擋銷相連,所述擋銷穿過所述軸套,該擋銷在所述氣缸的驅動下與所述定位孔配合進行定位。
優(yōu)選地,所述定位機構還包括連接桿,所述連接桿的上部設置有T型槽,所述擋銷的下端套裝在所述T型槽內,所述連接桿的下部與所述氣缸中活塞桿的自由端相連。
優(yōu)選地,所述上料裝置還包括緩沖機構,所述緩沖機構包括:
緩沖塊,其設置在所述旋轉臺的底面上,該緩沖塊的中心位于所述定位塊的中心連線的延長線上;
液壓緩沖器,其分別設置在所述固定板的兩側,所述液壓緩沖器的受撞頭與所述緩沖塊碰撞接觸。
優(yōu)選地,所述液壓緩沖器上受撞頭伸出的一側設置有套管,所述受撞頭上設置有限位套,所述緩沖塊上設置有與所述限位套配合的圓孔。
優(yōu)選地,所述固定板上設置有支撐柱,所述支撐柱位于所述固定板背向所述旋轉臺的端面兩側。
優(yōu)選地,所述支撐柱的底部設置有底板。
本發(fā)明發(fā)動機氣門油封上料裝置,旋轉臺上設置有用于放置待裝配的氣門油封的氣門油封盛放部,驅動機構驅動所述旋轉臺繞其自身軸線旋轉,當氣門油封盛放部轉動到壓裝機內側時氣門油封壓頭可以向下移動并將氣門油封夾起,提高了氣門油封的上料效率,減少了操作人員數(shù)量,降低了勞動力成本,進而降低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發(fā)動機氣門油封上料裝置主視圖;
圖2為圖1的左視圖;
圖3為圖2中M向的局部放大視圖;
圖4為圖1的俯視圖;
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發(fā)動機氣門油封上料裝置中旋轉臺的仰視圖;
圖6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發(fā)動機氣門油封上料裝置中驅動機構的軸測圖;
圖7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發(fā)動機氣門油封上料裝置中驅動機構的俯視圖;
圖8為圖7的A-A剖視圖。
圖1至圖8中附圖標記為:1旋轉臺、1a通孔、1b定位孔、1c螺紋孔、2工裝板、2a定位套、3固定板、4軸承、5轉軸、6擺動氣缸、7軸承蓋、8定位塊、8a定位孔、9軸套、10擋銷、11氣缸、12緩沖塊、13液壓緩沖器、14支撐柱、15底板、16圓形定位銷、17菱形定位銷、18螺栓、19連接板、20連接桿、21轉接塊、22支架、23套管、24氣門油封、25限位套。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6607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