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添加自然地貌的城鎮規劃模式有效
申請號: | 201410363530.2 | 申請日: | 2014-07-28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99840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15 |
發明(設計)人: | 池昭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池昭新 |
主分類號: | E01C1/00 | 分類號: | E01C1/00;E04H3/00 |
代理公司: | 廣西南寧公平專利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 45104 | 代理人: | 王素娥 |
地址: | 530031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添加 自然 地貌 城鎮 規劃 模式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城鎮規劃領域,具體是一種添加自然地貌的城鎮規劃模式,是在傳統街道連片規劃模式基礎上添加了自然地貌。?
背景技術
當今中國與世界的城市規劃流行的都是“街道連片模式”,它的缺點如下:?
(一)城鎮內部缺少道路與停車位的擴充空間:?
現有的城鎮街道連片規劃模式,缺少可擴充的道路空間與停車空間適應汽車的發展態勢,交通擁堵與停車難已成為困擾全球的共同難題。?
(二)街道連片模式對資源與環境形成六大負面影響,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總體估計不少于在交通擁堵與停車難方面所帶來的總損失,相當于永久性持續帶來城鎮與國民經濟每年總產值50%以上的經濟損失。并嚴重危害人類健康:?
1、街道連片模式引發的交通擁堵,使社會總能耗與污染排放量分別增加10%。機動車尾氣排放成為PM2.5與溫室氣體的最大來源。?
2、街道連片模式沒有充分利用現有自然環境中的農林作物、自然植被與地形沉降與吸收大氣污染物,改良與調節空氣、雨水與地下水源,這是資源上的嚴重浪費。?
3、缺少以可再生資源全面替代化石與核電資源的備用空間,從而進一步加激了能源危機與環境污染,并形成較高的能源與有機化工原料成本。?
4、缺少擴充水源的備用空間,導致很多城鎮嚴重缺水。?
5、缺少醫療、教育、幼托、養老等公共服務發展的備用空間,供求矛盾日益尖銳。?
6、缺少城鄉一體化的經濟互補優勢:?
街道連片模式嚴格把社會分成城鎮與鄉村,農產品需經較遠路途才能進入市場,人為提高了成本,工業產品也須經較遠路途才能到達鄉村;另一方面,城鎮常欠缺勞動力,而?鄉村卻苦于需背井離鄉才能找工作,并常因此而形成諸多家庭矛盾,月薪除了房租水電所剩有限。總體上不利于城鄉的優勢互補與協調發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克服現有城鎮街道連片規劃模式中的缺陷提供一種添加自然地貌的城鎮規劃模式。?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
1.一種添加自然地貌的城鎮規劃模式:?
1)模式的組成:?
添加自然地貌的城鎮規劃模式由城鎮中心、自然地貌、城建區、橫向主干道、縱向主干道、橫向普通道路、縱向普通道路、彎曲的普通道路、不可開發區域、余留的立交橋用地、備建或已建立交大橋組成,其中:城建區含分區內建筑、園林與三、四、五級普通道路,但圖中未作區分,城建區不包括自然地貌;彎曲的普通道路為保持局部自然地貌的完整而設置;不可開發區域包括法定用地與高難度平整的地形;余留的立交橋用地主干道暫不能建立交大橋時須余留,三級普通道路有條件時盡可能余留;備建或已建立交大橋所有主干道均必須規劃立交大橋,普通道路的立交橋視財力而定。?
1.1)所述自然地貌,按形成方式分為下述兩類:?
(1)天然地貌:包括分布或不分布著天然植被、農林作物或林木的天然地貌的土地、水域與山體。?
(2)人工地貌:包括農林人工梯田、梯帶、魚塘、水庫與非法建筑用地,以及可以征用的合法建筑用地等,但須以無建筑用地為主,在不違反本發明模式布局規則的前提下,盡可能通過將合法建筑用地劃入城建區的方式減少其所占自然地貌的比例。對未征用之前的建筑用地,要盡可能改造為用植被或作物覆蓋地面。?
用作城鎮分區配置的自然地貌須符合下述條件:?
(1)用作城鎮道路、停車場、水源、可再生能源、公共服務及其它城鎮功能擴建的備用發展空間,必須是可以征用的農林及其它用途的土地,而不可征用的土地,包括法定用地、合法景區及其它不可征用的土地等均不能列入城鎮功能擴建的備用發展空間,法定用地包括自然保護區、文物古跡所在地、國防用地、重要通信、電力與水利設施用地及其它法定用地。?
(2)用作永久性自然地貌的土地,包括永久性農林土地兼生物能源原料供應與生態調節功能、自然地貌式景區、能源植物專用土地等,必須是可以通過國家或本地方、本城鎮?政策,或法律方式,使其永久性不被征用的土地。?
用作備用發展空間的自然地貌2應盡可能選擇較易平整的地形,而永久性自然地貌則可以相對隨意。?
1.2)在添加自然地貌的城鎮規劃模式中的道路雖未標兩邊與中間的附屬園林綠化帶、區,但包含在其中;?
2)模式的結構:?
2.1)道路、分區界線與面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池昭新,未經池昭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6353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縱向橫向車輛互相繞開叉開的公路網
- 下一篇:造紙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