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張緊器推頂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360096.2 | 申請日: | 2014-07-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343907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4-12 |
| 發明(設計)人: | 乾博篤 | 申請(專利權)人: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16H7/08 | 分類號: | F16H7/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11256 | 代理人: | 陳偉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張緊器推頂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張緊器推頂裝置(tensioner?lifter),在安裝于內燃機的機身主體的支承筒體中,以能夠向將張緊器向環形傳動帶推壓的方向彈壓并能夠滑動的方式保持有推壓件,該推壓件的前端部與沿上述環形傳動帶延伸的上述張緊器接觸,在限制部件與上述推壓件之間,插入有向與上述推壓件朝向上述張緊器側的移動方向相反的方向被彈壓的楔部件,其中上述限制部件在上述推壓件的側方設置在上述支承筒體上。
背景技術
在專利文獻1中公知有如下張緊器推頂裝置:前端部與沿作為環形傳動帶的凸輪鏈延伸的張緊器抵接的推壓件,向將張緊器向凸輪鏈推壓的方向被彈壓,為了限制推壓件的返回,在位于固定位置的滾柱與上述推壓件之間夾入有楔部件。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4030392號公報
發明內容
在上述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結構中,推壓件的朝向上述楔部件的接觸面形成為以隨著遠離上述張緊器而與上述推壓件的中心軸線接近的方式相對于上述推壓件的移動方向傾斜的楔面,上述楔面與上述滾柱間的距離根據上述推壓件的移動而變化,當上述推壓件根據凸輪鏈的松弛度以推壓上述張緊器的方式移動時,上述楔面與上述滾柱間擴張,楔部件向上述張緊器的相反方向移動以填補伴隨著該擴張而產生的間隙,由此進行上述推壓件向返回側的限制。然而,當隨著推壓件在推壓張緊器的方向上的移動量增大而楔部件的移動量增大時,彈壓楔部件的彈簧的彈壓量減小,將楔部件推壓到推壓件上的力變化,楔部件與推壓件間的摩擦力也變化,楔效果減小。其結果為,產生張緊器推頂裝置無法發揮充分推力的范圍,導致張緊器推頂裝置的使用范圍減小。
本發明是鑒于以上情況而研發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擴大能夠發揮推力的范圍并能夠增大使用范圍的張緊器推頂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為一種張緊器推頂裝置,在安裝于內燃機的機身主體上的支承筒體中,前端部與沿環形傳動帶延伸的張緊器接觸的推壓件,向將上述張緊器向上述環形傳動帶推壓的方向被彈壓并能夠滑動地被保持,在限制部件與上述推壓件之間插入有向與上述推壓件朝向上述張緊器側的移動方向相反的方向被彈壓的楔部件,其中該限制部件在上述推壓件的側方設置在上述支承筒體上,該張緊器推頂裝置的第1特征為,上述楔部件的朝向上述推壓件的接觸面以及上述推壓件的朝向上述楔部件的接觸面形成為與上述推壓件的移動方向平行的平坦面,上述楔部件的朝向上述限制部件的接觸面形成為以相對于上述推壓件的移動方向斜著交叉的方式傾斜的楔面。
另外,本發明的第2特征為,在第1特征的結構的基礎上,還具有防脫機構,用于在將上述推壓件從上述支承筒體拆下的狀態下,防止上述楔部件從上述支承筒體脫落。
本發明的第3特征為,在第2特征的結構的基礎上,構成上述防脫機構的至少一部分的卡合突部以在將上述推壓件從上述支承筒體拆下的狀態下與上述限制部件卡合的方式一體地設置在上述楔部件上。
本發明的第4特征為,在第3特征的結構的基礎上,上述限制部件是軸支承在上述支承筒體上的滾柱,上述卡合部形成為能夠與上述滾柱卡合的圓弧狀,在上述支承筒體上形成有供隨著上述卡合突部與上述滾柱卡合而轉動的上述楔部件的前端部嵌合的凹部。
本發明的第5特征為,在第2特征的結構的基礎上,在上述支承筒體上一體地設有配置在上述楔部件的兩側的一對壁部,上述防脫機構由突出設置在上述楔部件上的突部構成,其中,該突部從該楔部件的側面向側方突出并能夠與上述壁部卡合。
本發明的第6特征為,在第2特征的結構的基礎上,上述防脫機構使卡定部與上述楔部件一體地連續設置而構成,其中,在該卡定部與上述楔部件之間形成有供上述限制部件穿插的穿插孔。
本發明的第7特征為,在第1~第6特征的任一結構的基礎上,以向與上述推壓件朝向上述張緊器側的移動方向相反的方向彈壓上述楔部件的方式在彈簧保持件與該楔部件之間設置楔彈簧,承托該楔彈簧的彈簧保持件以確定了周向位置的方式嵌裝、固定在上述支承筒體的上述張緊器側的端部外周上。
本發明的第8特征為,在第7特征的結構的基礎上,上述彈簧保持件一體地具有以下部分而形成:環狀部,其在周向的一部分上具有用于承托上述楔彈簧的彈簧承托部分,并圍繞上述支承筒體的上述張緊器側的端部;和限制突部,其從該環狀部的內周多處向內側突出,在上述支承筒體的上述張緊器側的端部外周上,沿上述支承筒體的軸線方向延伸地形成有供上述限制突部嵌入的多條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未經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6009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