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微波-酶法耦合降解殼聚糖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337271.6 | 申請日: | 2014-07-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98715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15 |
| 發明(設計)人: | 劉松;周苗苗;李克成;李鵬程;邢榮娥;于華華;秦玉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8B37/08 | 分類號: | C08B37/08 |
| 代理公司: | 青島高曉專利事務所 37104 | 代理人: | 趙映蓉 |
| 地址: | 266000 ***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微波 耦合 降解 聚糖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殼聚糖制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微波-酶法耦合降解殼聚糖的方法,選用pH值為4-6的緩沖溶液為溶劑,通過微波-酶法耦合降解殼聚糖以制備低分子量殼聚糖。
背景技術:
殼聚糖又名殼糖胺、脫乙酰基甲殼質、幾丁質糖,是由自然界廣泛存在的甲殼素經脫乙酰作用得到的,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的天然堿性多糖。殼聚糖相對分子量大,可以溶于酸性溶液,但不溶于水和一般有機溶劑,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應用;而經過降解獲得的低分子量殼聚糖,不僅能夠溶于水,而且具有降膽固醇、降血脂、抗菌、抗腫瘤等生理活性,能夠廣泛應用在醫藥、保健品、農業、化妝品、復合材料等領域。
目前降解殼聚糖的方法主要有物理降解法、化學降解法和生物降解法三大類,物理降解法主要是用微波、超聲波、γ射線等方法降解殼聚糖,該方法具有速度快、無副產物、無環境污染等優點,但是存在容易發生交聯反應和產物質量差等缺點;化學降解法主要包括酸降解法和氧化降解法,例如中國專利2012102227792公開的酸性離子液體水溶液中H2O2氧化降解殼聚糖和中國專利2010102227788公開的酸性離子液體水溶液降解法制備低分子量殼聚糖,以及中國專利201210197107公開的一種微波條件下雙氧水氧化降解殼聚糖的方法,該類方法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簡便和便于工業化等優點,但是所用到的酸性溶劑會對環境造成較大污染且反應過程較難控制;生物降解法主要是指利用酶降解殼聚糖,該法具有反應條件溫和、環境友好和專一性強等優點,但是酶降解法生產周較長且價格昂貴。
微波輻射作為一種新型加熱方式,具有加熱速度快、內外同步加熱并傳遞能量的特點,微波輻射與酶解耦合作用,其一,不僅加熱速度快,而且微波能夠使化學鍵振動或轉動,使得殼聚糖分子內氫鍵減弱或打開,提高其反應活性,促進反應的進行,使其易被酶催化降解;其二,微波能夠改變酶分子的構象,使其空間結構更易與殼聚糖糖苷鍵結合,促進酶解反應進行;其三,微波產生的微聲流對底物和酶分子產生沖擊,使二者發生接觸的幾率增加,更利于降解反應;其四,調整微波功率和提高溫度,能夠直接使酶滅活,且效率高、工藝簡便,容易控制。近年來,由于生物降解和微波技術符合“綠色、環保”的要求而發展迅速,在一些生物催化反應體系中,微波具有加快反應速度、提高反應產率以及增加產物的屬性選擇性等特點,繼而產生微波-酶耦合催化的耦合效應;對很多具體酶促反應而言,適當的微波輻射與常規加熱相比已表現出明顯的優越性,因此本發明設計一種微波-酶法耦合降解殼聚糖的方法,結合了酶解和微波技術的優點,大大提高了降解效率,為殼寡糖及低聚糖的高效可控制備提供了新的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殼聚糖降解時酶法降解反應周期長、成本高,物理降解時產物均一性差的缺點,提供一種物理法和酶解法聯用的降解殼聚糖的方法,以提高降解效率。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涉及的微波-酶法耦合降解殼聚糖方法為:
(1)將高分子量的殼聚糖溶解在pH值為4-6的乙酸-乙酸鈉緩沖溶液中,充分攪拌制成殼聚糖溶液;
(2)向步驟(1)制得的殼聚糖溶液中加入質量為殼聚糖質量的0.5-3%的酶,攪拌均勻后將殼聚糖溶液倒入反應瓶中,再將反應瓶放入微波反應器中,并在反應瓶中通入氮氣,控制溫度在65℃以下、微波功率100-1000W條件下進行降解反應10-180min;降解反應結束后將微波升溫至100℃使酶滅活,滅活反應時間為10-15min;
(3)用1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將經步驟(2)反應后的溶液pH值調節至7-8,再經過濾除去沉淀,將所得濾液用透析法除去鹽離子后冷凍干燥,即制得低分子量殼聚糖。
本發明中所述高分子量的殼聚糖是指用高效液相測定的數均分子量為5.0×105Da-5.0×106Da的殼聚糖;步驟(1)中制成的殼聚糖溶液中殼聚糖的重量百分比為1-5%;步驟(2)中加入的酶包括纖維素酶、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步驟(3)中制得的低分子量殼聚糖經高效液相測定,其數均分子量為5.6×102Da-1.7×104Da。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3727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