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非水極性法促進劑M的生產工藝無效
| 申請號: | 201410315291.3 | 申請日: | 2014-07-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86506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08 |
| 發明(設計)人: | 任忠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西凱利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D277/72 | 分類號: | C07D277/7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聯瑞聯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朱廣存;陳曉宇 |
| 地址: | 336300 ***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極性 促進劑 生產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促進劑M的生產工藝,具體來說是一種非水極性法促進劑M的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促進劑M化學名稱2一巰基苯并噻唑,簡稱MBT,分子量167.25。淡黃色單斜針狀或片狀結晶粉末,有微臭和苦味,相對密度1.42。熔點170~181℃。溶于丙酮、醋酸乙酯、二氯甲烷、乙醇及氫氧化鈉和碳酸鈉等堿性溶液。微溶于苯,不溶于水和汽油。可燃,呈粉塵狀時有爆炸危險。低毒,LD505000mg/kg。
于IR、NR、SBR、NBR、HR與EPOM體系,它是一種主要的酸性硫化劑,具有中等硫化速度,與其它硫化劑如WIlLLING?DM和WIlLLING?TMTD等堿性硫化劑并用可以達到更高的活性。其硫化溫度低,在橡膠中易分散、不污染,主要用于制造輪胎、膠帶、膠鞋和其它工業橡膠制品。
現有技術中制備促進劑M的方法一般是:1、液堿升溫溶解粗M,制成M鈉鹽;2、稀釋M鈉鹽,用羅茨鼓風機送風,在一定程度下緩慢滴入雙氧水及稀硫酸,使得粗M中的噻唑類樹脂分離;3、用稀硫酸中和提純后的鈉鹽;4、用離心機將M于廢水分離并洗凈;5、烘干后包裝。采用此種方法的缺點是:1、硫酸和氫氧化鈉消耗大,在反應中酸和堿中和后生成了水和鹽,每生產1噸促進劑M要消耗1.5噸的堿和0.7噸的酸;2、每生產1噸促進劑M要用100公斤雙氧水;3、每生產1噸促進劑M要加入50噸水,即要增加自來水的成本又要投入巨額的水處理費用;4、提純M鈉鹽的過程中,用羅茨鼓風機加入大量空氣,產生了大量的無法處理的工藝廢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生產促進劑M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非水極性法促進劑M的生產工藝來解決上述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非水極性法促進劑M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在溶解釜內用濃度為85-95%的甲醇將粗M溶解;
(2)將溶解了粗M后的甲醇用水稀釋至濃度為65-75%,然后使噻唑類樹脂在非極性溶劑中分離;
(3)加入二甲苯萃取甲醇中剩余的噻唑類樹脂;
(4)繼續將甲醇稀釋至濃度為40-60%,并且使其溫度降至40℃以下,使提純后的促進劑M析出;
(5)用離心機脫去溶劑,并洗凈;
(6)烘干后包裝。
上述的一種非水極性法促進劑M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在溶解釜內用濃度為90%的甲醇將粗M溶解。
上述的一種非水極性法促進劑M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將甲醇用水稀釋至濃度為70%,使噻唑類樹脂在非極性溶劑中分離。
上述的一種非水極性法促進劑M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將甲醇稀釋至濃度為50%,并且使其溫度降至37℃以下,使提純后的促進劑M析出。
上述的一種非水極性法促進劑M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6)后,將溶劑中的甲醇與二甲苯分離并分別蒸餾后回用。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1、本生產工藝不需要硫酸和氫氧化鈉以及雙氧水,每噸大約減少2000元成本;2、提純粗促進劑M的過程中沒有使用鼓風機,只是溶解和改變溶劑的含量來分離噻唑類樹脂,所以提純的過程中沒有工藝廢氣產生;3、溶劑按照一定順序蒸餾后循環使用,不需要加入水,沒有廢水產生。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對本發明的結構特征及所達成的功效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用以較佳的實施例配合詳細的說明,說明如下:
一種非水極性法促進劑M的生產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在溶解釜內用濃度為85-95%的甲醇將粗M溶解;
(2)將溶解了粗M后的甲醇用水稀釋至濃度為65-75%,然后使噻唑類樹脂在非極性溶劑中分離;
(3)加入二甲苯萃取甲醇中剩余的噻唑類樹脂;
(4)繼續將甲醇稀釋至濃度為40-60%,并且使其溫度降至40℃以下,使提純后的促進劑M析出;
(5)用離心機脫去溶劑,并洗凈;
(6)烘干后包裝。
在本發明的其中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
一種非水極性法促進劑M的生產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在溶解釜內用濃度為90%的甲醇將粗M溶解;
(2)將溶解了粗M后的甲醇用水稀釋至濃度為70%,然后使噻唑類樹脂在非極性溶劑中分離;
(3)加入二甲苯萃取甲醇中剩余的噻唑類樹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西凱利化工有限公司,未經江西凱利化工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1529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