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納米顆粒物在體內分泌代謝途徑及其研究方法和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273200.4 | 申請日: | 2014-06-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43136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9-17 |
| 發明(設計)人: | 崔大祥;劉巖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K49/00 | 分類號: | A61K49/00;B82Y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序倫律師事務所 31276 | 代理人: | 包文超 |
| 地址: | 20024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納米 顆粒 體內 分泌 代謝 途徑 及其 研究 方法 應用 | ||
1.一種納米顆粒物在體內分泌代謝途徑,其特征在于是納米顆粒物單獨或同時經由腸道杯狀細胞和胃部壁細胞分泌到腸腔后,通過糞便排出生物體外。
2.一種納米顆粒物在體內分泌代謝途徑,其特征在于納米顆粒物被給予生物體后,進入到體內循環,被血細胞攜帶,而進入到胃、腸道毛細血管,穿過毛細血管壁進入到腸道杯狀細胞和胃部壁細胞中,然后單獨或同時被所述的杯狀細胞和所述的壁細胞分泌到腸腔后,隨糞便排出體外。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納米顆粒物在體內分泌代謝途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體的肝臟-糞便代謝途徑被阻斷。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納米顆粒物在體內分泌代謝途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體的膽總管進行了結扎。
5.一種納米顆粒物在體內分泌代謝途徑的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對肝臟-糞便代謝途徑進行阻斷并獲得模型化的試驗動物,將納米顆粒物給予所述的試驗動物,然后對胃、腸道系統的超微結構和病理學變化進行觀測,最后對試驗動物糞便灰化產物進行檢測,測定納米顆粒物的含量。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納米顆粒物在體內分泌代謝途徑的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對膽總管進行結扎以阻斷所述的肝臟-糞便代謝途徑。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納米顆粒物在體內分泌代謝途徑的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尾靜脈注射完成納米顆粒物給予試驗動物。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納米顆粒物在體內分泌代謝途徑的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對納米顆粒物代謝進行量化。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納米顆粒物在體內分泌代謝途徑的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納米顆粒物選自于金屬納米粒子,碳納米粒子和有機納米粒子之一種或幾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交通大學,未經上海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73200.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多功能可調節保護套
- 下一篇:一種帶有指甲套的人造指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