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穿越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的風險分級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251044.1 | 申請日: | 2014-06-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02525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7-18 |
| 發明(設計)人: | 彭華;楊廣武;周繼波;曹全;楊成永;蔡小培;白雁;王佳妮;肖驍騏;王世明;馬文輝;董志勇;唐樹賀;郭曉歡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9/455 | 分類號: | G06F9/455;G06F1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專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7 | 代理人: | 張雪梅 |
| 地址: | 100044***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穿越 城市 軌道交通 工程 風險 分級 控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城市軌道交通穿越工程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新建工程穿越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的風險分級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穿越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是指與軌道交通線路及其設施存在交叉、鄰接關系并影響其安全的建設工程,具體指在城市軌道交通控制保護區范圍內跨越、穿越、平行、鄰近、連接、占用軌道交通線路及其設施的各類工程。穿越工程會引起既有結構及軌道變形甚至超限,給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的正常運營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為了更好地對穿越城市軌道交通工程風險進行控制,在穿越工程施工之前亟需對穿越工程進行風險識別。
我國穿越工程安全風險識別研究起步較晚。由于穿越工程具有地層條件多變性、環境復雜性以及工程影響不確定性等特點,現行穿越工程管理體系缺少針對不同級別風險源的控制措施,存在一刀切的問題,在工程實踐中出現人力、物力浪費的現象。不恰當的風險控制措施甚至會增加既有線的風險。
因此,需要提供一種新建工程穿越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的風險分級控制方法,根據工程實際情況,對穿越工程風險進行識別,并通過對穿越工程施工對既有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的影響進行分析判斷,劃分風險級別,根據不同的風險級別采取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穿越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的風險分級控制方法,以實現科學、可靠地保證施工的安全性和經濟性。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下述技術方案
一種穿越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的風險分級控制方法,該方法包括
S1、收集設計和施工的相關資料及因素;
S2、根據施工的影響程度,建立影響等級;
S3、根據具體施工方式及范圍確定影響等級的具體區域范圍;
S4、根據步驟S3中確定的影響區域范圍以及設計和施工的相關資料和因素進行分析,建立風險等級;
S5、針對不同施工方式所對應的風險等級進行控制和監測。
優選的,所述步驟1中
相關資料包括施工方案及圖紙和既有結構圖紙,所述既有結構圖紙包括現有的城市軌道交通相關資料、周邊建筑物和管線資料;
相關因素包括施工地點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
優選的,所述步驟1中影響等級分為強烈影響區、顯著影響區、一般影響區和弱影響區。
優選的,所述施工方式包括盾構法施工、暗挖法施工和基坑法施工,
所述盾構法施工影響的具體區域范圍包括:
所述D1為盾構刀盤外徑;
所述暗挖法施工影響的具體區域范圍包括:
所述D2為隧道洞涇;
所述基坑法施工影響的具體區域范圍包括:
所述H為基坑開挖深度,為土的平均內摩擦角。
優選的,所述風險等級分為
表中A表示小于允許值的30%,B表示大于允許值的30%小于允許值的70%,C表示大于允許值的70%小于允許值的100%,D表示大于允許值,所述允許值為城市軌道交通設備與軌道變形控制允許值。
優選的,當風險等級大于二級或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存在不利于工程施工因素時,風險等級上調一級;
當施工地點采用相關加固措施或控制方法時,風險等級下調一級。
優選的,根據等級不同作出的監控措施包括:
當風險級別為特級時,同時采用自動化、人工監測措施及人工巡視,布點間距宜為3~5m,自動化監測頻率宜為20min一次,人工監測頻率宜為1次/d,根據監測情況可適當加密觀測;
當風險級別為一級時,同時采用人工、自動化監測措施及人工巡視,布點間距宜為5~8m,自動化監測頻率宜為40min一次,人工監測頻率宜為1次/d;
當風險級別為二級時,采用人工監測措施及巡視,布點間距宜為8~12m,監測頻率宜為1次/d。根據具體情況可再加密觀測;
當風險級別為三級時,需加強人工巡視,保證既有線無異常。
優選的,所述盾構法施工采用的控制方法包括
根據施工因素合理選用盾構機械;
穿越前設置試驗段,確定最合理的盾構操作參數;
嚴格控制出土量和掘進速度;
嚴格控制盾構的軸線和糾偏量;
在注漿壓力和注漿量兩方面進行控制,做到適時、足量;
采取二次補漿措施及多次補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交通大學,未經北京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5104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