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轎車用牽引式防劫持裝置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410248215.5 | 申請日: | 2014-06-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9142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20 |
| 發(fā)明(設計)人: | 李尚賢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尚賢 |
| 主分類號: | B60R21/12 | 分類號: | B60R21/12 |
| 代理公司: | 沈陽科威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刁佩德;楊堅 |
| 地址: | 110161 遼寧***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轎車 牽引 劫持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轎車用安全防護裝置,特別是一種專用于防止出租車駕駛員遭受車內(nèi)人員襲擊的轎車用牽引式防劫持裝置。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用于防護出租車駕駛員遭受車內(nèi)人員襲擊的轎車用安全防劫持裝置,一般采用車內(nèi)安裝隔離護欄等構件,將駕駛員與車內(nèi)人員進行分離的方法,對駕駛員進行保護。也有的采用聲光報警裝置求救。本申請人曾先后設計出申請公布號為CN102862542A的“轎車用防劫持裝置”、申請公布號為CN103129503A的“轎車用牽引式防劫持裝置”。其中因“轎車用防劫持裝置”的傳動機構總成結(jié)構比較復雜,傳動效率較低,特別是當其恢復原始狀態(tài)時,操作不太方便,所以在“轎車用牽引式防劫持裝置”中,對傳動機構總成進行了改進,傳動機構總成中采用套管、滑塊、傳動繩及主、從動輪組成的牽引組件,替代了帶有輸出齒輪的減速機驅(qū)動的帶有傳動螺母和傳動齒輪的傳動螺桿。但因其傳動機構總成的上、下主支撐桿采用中間設置的單傳動機構,故必須依靠副支撐桿才能固定舉升的上梁總成。此外,如果車內(nèi)襲擊人員在主支撐桿舉升時,位于上梁總成的一端,那么就會產(chǎn)生偏載,將導致上梁總成失衡,造成舉升不穩(wěn)。失衡嚴重時還會對車內(nèi)襲擊人員的制約失靈,無法對駕駛員進行有效保護,會造成安全隱患。為此,本申請人又對該裝置進行了改進和完善,設計出申請公布號為CN103303243A的“轎車用牽引式防劫持裝置”。它保留了原傳動機構總成中的基本傳動機構的形式,將集中驅(qū)動的單傳動機構,改為對稱布置的雙驅(qū)動的傳動機構,取消了原與上橫梁鉸接的副支撐桿及相應的下橫梁的帶有支撐槽牙的滑道。因通過兩小功率電機分別驅(qū)動各自的主動輪轉(zhuǎn)動牽引傳動繩帶動滑塊沿套管導向滑槽移動,使對稱分布在上、下梁總成的上、下支撐桿同步伸展,故其構件受力分布合理,容易達到舉升輕便、靈活、平穩(wěn),使用更加安全可靠,進一步提高防劫持性能的目的。但在實際檢驗中發(fā)現(xiàn),這種對稱布置的雙驅(qū)動的傳動機構,組成牽引組件的套管、滑塊、傳動繩和主、從動輪的結(jié)構設計仍不理想。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組裝在上、下梁總成與傳動機構電機之間的牽引組件的套管、滑塊,通過外露套管的導向滑槽的上、下連接耳與上、下支撐桿端部鉸接,電機驅(qū)動主動輪轉(zhuǎn)動牽引傳動繩帶動滑塊沿套管導向滑槽向遠離電機的方向移動,滑塊外露套管的上、下連接耳加大了套管在活動底板上安裝時,對座椅下面有限空間的高度要求;固定在滑塊的中心孔內(nèi)的傳動繩,經(jīng)固定在套管一端的從動輪導向后,從滑塊的下連接耳返回纏繞在套管另一端的主動輪上,從動輪的設置不僅使座椅下面的有限空間沿活動底板長度方向延長,而且也增加了傳動繩的用量,增大了原料的消耗。由于固定在底盤上座椅下面的有限空間,一般都呈前低后高的設置,受滑塊外露套管的上、下連接耳和電機傳動中心高的限制,傳動機構的整體高度方向占用的空間較大,所以電機只能放在座椅下方后面的較高空間內(nèi),即活動底板上的電機只能放置在座椅下方的后面。因此,對于座椅下面的空間較小的車型,現(xiàn)有裝置放不進去,影響其推廣應用。特別是在防護完畢滑塊復位時,操作非常不方便。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轎車用牽引式防劫持裝置,解決了現(xiàn)有傳動機構存在的受整體結(jié)構占用有限空間較大的影響,電機只能放在座椅下方的后面,復位操作不方便等問題,其結(jié)構設計更趨緊湊、合理,除仍具有舉升輕便、靈活、平穩(wěn)的優(yōu)點外,還減少了零件,節(jié)省了原料,明顯縮小座椅底部的占用空間,復位操作快捷、方便,進一步提高使用的安全可靠性。
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轎車用牽引式防劫持裝置包括組裝在車內(nèi)座椅底部的上、下梁總成,采用兩組傳動機構對稱布置的傳動機構總成,上梁總成的上橫梁固定在座椅的座墊底部,上橫梁下方設置恢復原始位置的定位銷,下梁總成的下橫梁固定在車底盤上,各組傳動機構中包括利用聯(lián)接桿鉸接在下橫梁上的活動底板,固定在活動底板上的電機,棘爪座,活動組裝在棘爪座中的棘爪以及牽引組件,其技術要點是:所述牽引組件由套管、滑塊、傳動繩和主動輪組成,套管利用套管架固定在活動底板的一端,組裝在上、下梁總成與牽引組件的套管之間的電機固定在活動底板的另一端;帶有與中心孔軸線平行的連接耳的滑塊組裝在套筒內(nèi),并使沿套管導向滑槽軸向移動的滑塊連接耳的上、下端面,不超過套管導向滑槽的上、下端面;電機的驅(qū)動軸通過花鍵聯(lián)接主動輪,傳動繩一端纏繞在主動輪上,另一端固定在滑塊的中心孔內(nèi);滑塊連接耳通過上、下支撐桿與上、下橫梁相互鉸接在一起,電機驅(qū)動主動輪轉(zhuǎn)動直接牽引傳動繩帶動滑塊及連接耳沿套管導向滑槽移動,使對稱鉸接在上、下橫梁的兩個支撐桿同步伸展,帶動上梁總成平衡舉升,使座墊與座椅的靠背形成傾斜夾角。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尚賢,未經(jīng)李尚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48215.5/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經(jīng)紗雙面上蠟裝置
- 下一篇:圓筒狀蒸發(fā)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