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BST/BMN復合薄膜壓控變容管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241888.8 | 申請日: | 2014-05-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93286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8-20 |
| 發明(設計)人: | 李玲霞;于仕輝;許丹;董和磊;金雨馨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23C14/35 | 分類號: | C23C14/35;C23C14/08;C23C14/04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責任專利代理事務所 12201 | 代理人: | 張宏祥 |
| 地址: | 300072***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bst bmn 復合 薄膜 壓控變容管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于電子信息材料與元器件的,特別涉及一種BST/BMN復合薄膜壓控變容管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雷達、衛星、通訊等技術的發展,相控陣天線的應用日益廣泛。微波移相器作為相控陣天線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決定著發射/接收組件的工作頻段、響應速度、插入損耗、功率、體積等重要技術指標。傳統的鐵氧體移相器和半導體PIN二極管移相器由于自身的缺陷,無法滿足日益發展的技術要求。采用鈦酸鍶鋇(Ba1-xSrxTiO3,BST)鐵電薄膜的移相器具有成本低、速度快、精度高、體積小等特點,還具有高的介電常數和顯著的介電非線性,被認為是制作微波移相器的理想材料,成為近年國際上的一個研究熱點。
但是由于BST薄膜材料具有較高的介電損耗,這限制了BST薄膜的應用。最近Bi1.5MgNb1.5O7(BMN)也開始步入研究者的視野,其具有較低的介電損耗,但是其介電調諧率相對較低。為了降低BST薄膜壓控變容管的損耗系數,我們嘗試將BST薄膜材料與BMM薄膜材料進行了復合,發現在介電調諧率可以可以接受的范圍內,其復合損耗大大降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為了降低現有技術的介電損耗,提高介電調諧率,提供一種BST/BMN復合薄膜壓控變容管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BST/BMN復合薄膜壓控變容管的制備方法如下:
一種BST/BMN復合薄膜壓控變容管的制備方法,具有如下步驟:
(1)采用固相燒結法制備Bi1.5Mg1.0Nb1.5O7即BMN靶材和Ba0.6Sr0.4TiO3即BST靶材:
按Bi1.5Mg1.0Nb1.5O7化學計量比,稱取原料Bi2O3、MgO和Nb2O5,充分混合后壓制成型,于1150℃燒制BMN靶材;)
按Ba0.6Sr0.4TiO3化學計量比。稱取原料BaTiO3和SrTiO3,充分混合后壓制成型,于1350℃燒制BST靶材;
(2)將清潔干燥的Pt-Si襯底放入磁控濺射樣品臺上;
(3)將磁控濺射系統的本底真空抽至P<7.0×10-6Torr,然后加熱襯底至400~700℃;
(4)在步驟(3)系統中,使用Ar和O2作為濺射氣體,濺射功率為50~200W,進行沉積得到厚度為150-400nm的BMN薄膜層;
(5)待步驟(4)完成后,使用Ar和O2作為濺射氣體,濺射功率為50~200W,進行沉積得到厚度為150-400nm的BST薄膜層;待襯底溫度降至100℃以下時,取出樣品,在氧氣氣氛爐中于700℃進行后退火處理;
(6)待步驟(5)完成后,在BST/BMN復合薄膜上面利用掩膜版制備金屬電極。
所述步驟(1)的原料純度均在99%以上。
所述步驟(4)的Ar和O2的純度均在99.99%以上,磁控濺射系統中的氧氣和氬氣的分壓比在1/15與1/4之間。
所述步驟(4)或步驟(5)通過調節工藝參數或者沉積時間控制薄膜厚度。
所述步驟(5)的氧氣氛爐中通入的氧氣壓強≤0.1Mpa,氧氣純度≥99%;退火時間為5~60min。
所述步驟(6)的電極為圓形電極,直徑為0.2~0.3mm,電極厚度為100~600nm,電極材料為Pt或Au,電極制備方法為磁控濺射法或者蒸鍍法。
所制備的BST/BMN復合薄膜變容管的調諧率≥30%,測試頻率為100KHz;介電損耗<0.005。
本發明所制備的BST/BMN復合薄膜變容管的介電損耗低(<0.005),調諧率適中(≥30%100KHz),且器件穩定性好,為電子通訊設備的開發和應用提供了優良的電子元器件基礎。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大學,未經天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4188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