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減小自加熱效應的SOI高壓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216640.6 | 申請日: | 2014-05-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097732A | 公開(公告)日: | 2015-11-25 |
| 發明(設計)人: | 徐帆;陳昭;蔣樂樂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北京大學微電子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H01L23/373 | 分類號: | H01L23/373;H01L23/367;H01L21/76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120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減小 加熱 效應 soi 高壓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高壓器件領域,尤其涉及用于減小自加熱效應的SOI高壓結構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絕緣體上硅(SOI,Silicon-On-Insulator)材料是目前IC設計常用的材料,是指具有在一絕緣襯底上再生長一層單晶硅薄膜,或者是單晶硅薄膜被一絕緣層(通常是SiO2)從支撐的硅襯底中分開這樣結構的材料。“自加熱效應”SOI器件工作時溝道電流產生熱量造成器件內部溫度升高,導致器件特性退變的現象。“自加熱效應”嚴重影響器件性能,通常需要采取措施進行改善。
隨著技術進步,SOI器件的功耗、可靠性及穩定性等方面需要提高。目前通常采用改變SOI介質埋層材料或結構的方法降低自加熱效應。
下面以N型SOI器件結構為例闡述現有SOI結構。
圖1是通常采用的N型SOI器件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中的N型SOI器件結構的示意圖。介質埋層中的孔隙寬度約為10nm(數值可進行微調),長度為整個介質埋層厚度。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該種SOI結構及其制造方法,以減小SOI結構的自加熱效應。
本發明提供了新型SOI結構,包括介質埋層及位于介質埋層下方的襯底,襯底層為N型硅或者P型硅,頂層硅和襯底層之間通過介質埋層進行隔離。
可選的,所述介質埋層材料為熱導率大于SiO2的物質。
可選的,所述介質埋層材料為Si3N4。
可選的,所述介質埋層厚度應為0.08μm左右,小于0.3μm。
可選的,所述該介質埋層為非連續的Si3N4結構,其上存在多個孔隙。
可選的,所述介質埋層孔隙尺寸相同,彼此之間間距相等。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該種SOI結構制造方法,該SOI結構包括介質埋層,包括在生成以Si3N4為材料的介質埋層的步驟,其中襯底層為N型硅或者P型硅,頂層硅和襯底層之間通過帶有孔隙的介質埋層進行隔離。
可選的,所述介質埋層材料為Si3N4或者導熱率大于SiO2的其他合適的物質。
可選的,所述介質埋層為具有多個孔隙的非連續結構,孔隙尺寸相同,彼此之間間距相等。
本發明實施例通過將SOI器件中介質埋層材料由傳統的SiO2改為Si3N4,,使得器件在相同的工作環境下由于材料的熱導率高而散熱快,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小了了自加熱效應帶來的不良影響。此外本發明還通過將SOI器件介質埋層中的連續結構設計為非連續結構,節約了材料的,同時還增加了散熱渠道,從而使SOI器件介質埋層中的散熱速率加快,有利于減弱自加熱效應。
附圖說明
圖1是傳統的SOI器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中SOI器件結構的示意圖;
圖3是用CZ硅生成表面帶有Si3N4的結構;
圖4是圖3中結構注入氫離子以及單晶硅在多孔硅上生成的示意圖;
圖5是圖4中二者進行鍵合示意圖;
圖6是退火后的晶片分離,得到以Si3N4為埋層的SOI材料。
具體實施方式
圖3是在CZ硅表面,用LPCVD(low-pressurechemical-vapordeposition)的方法,在800℃下產生Si3N4薄膜,該Si3N4薄膜厚度約為80nm;1為CZ硅,2為產生的Si3N4薄膜。
圖4是本發明中硅襯底與單晶硅在多孔硅上生成的示意圖。摻了雜質的硅在HF:乙醇比例為1:1的電解液中進行陽極氧化,產生多孔硅。在約10-7Pa的壓強條件下,多孔硅在超高真空電子束蒸發條件下會外延生長出單晶硅。圖中5為摻了雜質的硅襯底,4為在一定條件下生成的多孔硅,3為在多孔硅上外延產生的單晶硅層。
圖5是外延層生成后,硅圓晶片可以與Si3N4的晶片在室溫下進行鍵合。之后將鍵合后的晶片置于1100℃的N2條件下進行退火處理,以增強鍵合強度,退火時間約為一小時。圖中1~5分別如上述所示(下同)。
圖6是隨后鍵合的晶片從多孔硅處分裂成為兩部分。最后,將分裂后的帶有Si3N4的部分置于稀釋的HF中進行刻蝕去除多孔硅,得到以Si3N4為介質埋層的SOI結構(各部分如上)。
上述實施例僅以以Si3N4為介質埋層材料來說明本發明,實際上,只要有合適的熱導率,其他電學性能差距不大的情況下,用其他材料代替Si3N4也是可以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北京大學微電子研究院,未經上海北京大學微電子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21664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焊盤結構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多芯片封裝體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