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甘薯提取物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189095.6 | 申請日: | 2014-05-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079074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21 |
| 發明(設計)人: | 木泰華;趙仕婷;張苗;孫紅男;陳井旺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61K36/39 | 分類號: | A61K36/39;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紀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關暢 |
| 地址: | 10019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甘薯 提取物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甘薯提取物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所述甘薯提取物的制備方法如下:1)將甘薯洗凈、瀝干、切片、干燥后粉碎,得甘薯粉;2)以氯仿和甲醇的混合溶液為提取劑對甘薯粉浸提,得甘薯粗提物;3)將甘薯粗提物溶于氯仿和甲醇混合液中,然后對得到的甘薯粗提物溶液進行以氯仿、丙酮為洗脫劑的固相萃取分離,收集丙酮洗脫組分;4)將丙酮洗脫組分通過以大孔吸附樹脂為吸附劑的層析柱進行吸附層析,依次采用水、體積分數為20%?40%、50%?60%和70%?80%的乙醇溶液洗脫,收集體積分數為70%?80%的乙醇溶液的洗脫組分,即得。藥效試驗表明,該甘薯提取物對結腸癌細胞、乳腺癌細胞等均具有較強的增殖抑制能力。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甘薯提取物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
背景技術
目前,癌癥是導致人類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預計全球80-100目癌癥發病率將從2012年的1400萬急劇上升到2032年的2200萬。而在同一期間,癌癥死亡人數也將由每年820萬人升高到每年1300萬人。而我國的癌癥在2012年的發病個案幾乎占了全球一半,高居第一位。傳統的癌癥治療方法(如放療和化療)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殺傷癌細胞,但是也會損傷及破壞正常細胞。與傳統的癌癥治療相比,天然抗癌活性成分的優點就在于高活性、以及無或低不良反應。
甘薯(Ipomoea batatas)是旋花科甘薯屬的一個重要栽培品種,原產于南美洲,由于其高產穩產并具有抗干旱、耐瘠薄、適應性強、營養豐富等特點,在我國被大量種植,年產量約0.8億噸,僅次于水稻、小麥和玉米,占世界甘薯總產量的80%以上。經研究發現,甘薯不僅營養豐富,同時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已有研究報道指出,從海藻、菠菜和靈芝孢子中分離出的活性物質對乳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肺腺癌和胃癌細胞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然而,有關甘薯抗癌提取物的研究還未見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甘薯提取物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明所提供的甘薯提取物是按照包括下述步驟的方法制備得到的:
1)原料預處理:將收獲的新鮮甘薯洗凈、瀝干、切片、干燥后粉碎,得甘薯粉;
2)甘薯粗提物的提取:以氯仿和甲醇的混合溶液為提取劑對所述甘薯粉進行提取,收集提取液,并除去所述提取液中的提取劑得到甘薯粗提物;
3)甘薯粗提物的初步分離:對步驟2)中所制得的甘薯粗提物進行固相萃取分離,得到初步純化的甘薯粗提物;
所述固相萃取分離的步驟為:將所述甘薯粗提物加入固相萃取柱中,依次以氯仿和丙酮為洗脫劑進行洗脫,收集丙酮洗脫組分,并除去其中所含的溶劑,得到所述初步純化的甘薯粗提物;
4)甘薯提取物的制備:將步驟3)中所制得的初步純化的甘薯粗提物溶于甲醇中,得到甲醇溶液,將所述甲醇溶液通過以大孔吸附樹脂為吸附劑的層析柱進行吸附層析,得到甘薯提取物;
所述吸附層析中依次采用水、體積分數為20%-40%的乙醇溶液、體積分數為50%-60%的乙醇溶液、體積分數為70%-80%的乙醇溶液對層析柱進行洗脫,收集體積分數為70%-80%的乙醇溶液的洗脫組分,并除去其中所含的溶劑,得到所述甘薯提取物。
其中,上述方法步驟1)中,所述新鮮甘薯可為任一甘薯品種,優選徐薯18。
步驟1)中,所述干燥的方式具體可為熱風干燥或冷凍干燥,優選冷凍干燥。
所述冷凍干燥在真空冷凍干燥機中進行。所述冷凍干燥的條件如下:真空度為50-100Pa,溫度為-60—-70℃,時間為36-60小時,優選48小時。
所述冷凍干燥前還包括在-20℃—-40℃冰箱里預凍24h-36h的步驟。
所述粉碎是在萬能粉碎機中進行的,粉碎后所得甘薯粉的粒徑為80-100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未經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18909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