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玻璃窯爐煙氣除塵、脫硝、脫硫一體化處理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172776.1 | 申請日: | 2014-04-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62352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7-28 |
| 發明(設計)人: | 韓冰;劉訓穩;陳勇;魏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中電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53/75 | 分類號: | B01D53/75;B01D53/56;B01D53/50;B01D46/02;F23J15/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32249 | 代理人: | 陳建和 |
| 地址: | 211102 江蘇省南***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玻璃 煙氣 除塵 脫硝 脫硫 一體化 處理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煙氣處理領域,具體為除塵、脫硝、脫硫一體化工藝,尤其是玻璃爐窯煙氣(尾氣)除塵、脫硝、脫硫一體化處理新工藝。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經濟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將會對環境給予越來越大的關注。目前環境問題日趨惡化,近兩年霧霾籠罩于中國的華東六省一市,且大有擴散之趨勢,各地的PM2.5監測系統也是相繼爆表,目前其已引起了社會的廣泛的關注。國家對此也是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國家環保部《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2011)中規定,2004年以后新建鍋爐氮氧化物排放標準執行100mg/Nm3的規定,二氧化硫濃度小于50mg/Nm3,粉塵含量小于30mg/Nm3。李克強總理2014年的政府報告中美麗中國、建設生態文明中國之章節也是占了很大的篇幅,其中提到以下幾個數據:2014年脫硫改造機組1800萬千瓦,脫硝1.3億千瓦,除塵1.8億千瓦,從這些都可以看出國家對環境污染所出的重拳。
目前玻璃和水泥行業也是國家重點關注的領域,雖然相對于火力發電其所占比例較小,但是國家也是對其排放做出了明確指示,以玻璃行業為例:氮氧化物排放標注不大于700mg/Nm3,硫化物濃度不大于400mg/Nm3,粉塵含量不大于50mg/Nm3。
玻璃行業的煙氣處理工藝目前普遍采取從第一余熱鍋爐350℃左右的溫度窗口引出煙氣進入高溫電除塵系統除塵,隨后煙氣進入SCR脫硝系統(選擇性催化還原法,即在催化劑(V2O5-WO3/TiO2)作用下,還原劑NH3在300-420℃下將NOx還原成N2和H2O),除塵、脫硝達標煙氣隨即進入第二余熱鍋爐回收熱量至120℃左右進入干法脫硫裝置并最終通過煙囪排入大氣。可參見CN201220686178,玻璃窯爐煙氣的SCR脫硝裝置。包括余熱鍋爐和脫硝反應器,氨法SCR脫硝反應器進氣端與第一余熱鍋爐連通接收經熱交換降溫至320~420℃煙氣、排氣端與第二余熱鍋爐連通并將脫硝后煙氣經熱交換降溫至120℃~170℃后排入煙囪;脫硝反應器包括依次安裝在煙氣通道中的噴氨格柵、氨-煙氣混合器、整流器和多層催化劑床及其吹灰裝置。但是由于玻璃行業的特殊性,即粉塵微粒極小且具有較強的黏性,目前該工藝普遍存在一些問題:1)高溫電除塵效率很難達到設計效率;2)由于高溫電除塵的問題導致脫硝催化劑很快失活,從而使脫硝運行幾個月無法達到設計效率;3)該工藝存在兩個除塵工藝,電除塵工藝和干法脫硫所必需的布袋除塵系統,從而使系統冗余,造成投資、運營成本過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旨在提供一種玻璃窯爐煙氣除塵、脫硝、脫硫一體化處理新工藝,能夠充分回收熱量,且處理的成本,過程控制更為經濟合理。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玻璃窯爐煙氣除塵、脫硝、脫硫一體化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玻璃窯爐高溫煙氣經余熱鍋爐吸收熱量并降溫,從余熱鍋爐降溫至2500-300℃的溫度段引出進入除塵裝置除塵;
(2)除塵達標的煙氣返回余熱鍋爐升溫至選擇性催化還原法SCR的溫度窗口300~420℃后引出進入SCR脫硝裝置;
(3)脫硝達標的煙氣繼續返回余熱鍋爐回收熱量,至120±20℃左右進入濕法脫硫裝置;
(4)濕法脫硫處理達標的煙氣通過煙囪排入大氣。
步驟(1)所述的除塵裝置為高溫布袋除塵;
步驟(3)所述的濕法脫硫裝置為氨法脫硫、鎂法脫硫、雙堿法脫硫等;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相對于高溫電除塵,通過高溫布袋除塵可以使粉塵含量降至10mg/Nm3甚至更低,系統穩定可靠且投資相對于高溫濾棒除塵低;
2、除塵達標的煙氣在合適的溫度段進入SCR脫硝裝置可保證脫硝效率,同時由于除塵的可靠性,使脫硝催化劑能夠長時間穩定可靠運行,運行壽命延長至4-5年;
3、后續的濕法脫硫裝置脫硫效率高、可靠性強,占地面積小,投資成本低;
4、特別是采用氨法脫硫裝置,其可以和SCR脫硝裝置共用還原劑液氨或氨水系統,同時由于副產物硫酸銨可作為化肥降低了運營成本,實現了廢物的在循環利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中電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南京中電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17277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