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包裹有超氧化物歧化酶聚電解質微囊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161591.0 | 申請日: | 2014-04-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012273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01 |
| 發明(設計)人: | 張峰;劉進;魏建民;侯靜 | 申請(專利權)人: | 內蒙古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K9/52 | 分類號: | A61K9/52;A61K38/44;A61K47/32;A61P39/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010018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賽*** | 國省代碼: | 內蒙古;1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包裹 超氧化物歧化酶 電解質 制備 方法 | ||
一種包裹有銅鋅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聚電解質微囊的制備方法,是基于層層自組裝原理,采用陰離子聚電解質聚苯乙烯磺酸鈉[poly(sodium styrene sulfonate),PSS]和陽離子聚電解質聚烯丙基胺鹽酸鹽[poly(allyamine hydrochloride),PAH]作為聚電解質微囊組裝材料,將具有抗氧化功能的Cu/Zn?SOD包裹于微囊之中,該微囊可以有效阻隔胰蛋白酶等其他水解酶類與Cu/Zn?SOD接觸,但是又不影響溶液中離子在膜內外的進出,Cu/Zn?SOD可以與體系中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接觸,進而清除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在保證Cu/Zn?SOD生物活性的同時,有效防止了水解酶類對Cu/Zn?SOD的水解作用,其生物活性保存效果優于天然Cu/Zn?SOD,且無需改變酶分子表面結構、操作簡單、條件溫和、可控性強。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包裹有Cu/Zn-SOD的聚電解質微囊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作為生物體內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劑,在抗氧化和防止機體衰老等方面具有重要應用價值,SOD自從被發現以來便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青睞,對于SOD性質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但是有一個關鍵問題一直困擾著研究者們,即如何更長久保持SOD生物活性的問題已經成為了人們研究的重要課題。
另外,層層自組裝技術(LBL)在制膜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在醫藥學領域中,利用此技術可以制備納米級微囊,例如通過聚電解質包埋藥物,在保護藥物療效的同時,可以有效實現藥物的緩釋。
目前,國內外還沒有關于通過制備聚電解質微囊來包裹Cu/Zn-SOD,從而保護其生物活性方面的詳細報道。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基于保護Cu/Zn-SOD活性的目的,利用LBL技術可以在生物大分子表面包裹聚電解質薄膜的優勢,制備納米級聚電解質微囊,包裹Cu/Zn-SOD,從而防止其被其他水解蛋白水解,進而保護其生物活性。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發明原理如圖1所示:A為碳酸鈣與Cu/Zn-SOD共聚物,B為陽離子聚電解質聚烯丙基胺鹽酸鹽(PAH)包裹的共聚物,C為陰離子聚電解質聚苯乙烯磺酸鈉(PSS)包裹的共聚物,D為PAH/PSS多層膜包裹后的共聚物,E為溶除碳酸鈣模板后的包裹有Cu/Zn-SOD的聚電解質微囊。其中外層聚電解質多層膜為網狀結構,不影響溶液中離子的進出膜,Cu/Zn-SOD可以與體系中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接觸,進而清除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發揮其抗氧化的作用。與此同時,聚電解質薄膜又能阻隔其他生物大分子進入微囊內與Cu/Zn-SOD接觸,類似胰蛋白酶等水解酶類無法與Cu/Zn-SOD接觸,從而防止了其對Cu/Zn-SOD的水解作用,因此該微囊的制備可以達到在不影響Cu/Zn-SOD發揮其生物活性的同時,又能對Cu/Zn-SOD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的目的。
一、一種包裹有銅鋅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的聚電解質微囊的制備,包括碳酸鈣與Cu/Zn-SOD共聚物的制作,聚陽離子電解質PAH與聚陰離子電解質PSS的交替組裝,碳酸鈣模板的溶除。如圖1所示,經過一系列制作過程,Cu/Zn-SOD被成功包裹于聚電解質微囊內。
二、一種包裹有銅鋅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的聚電解質微囊的制備流程:
A、Cu/Zn-SOD與碳酸鈣納米顆粒共沉淀
取一定量的CaCl2溶液加入離心管中,然后加入等量的Cu/Zn-SOD,靜置一會,再加入等量的Na2CO3溶液,立刻用移液槍吹打,混合均勻,12000rpm離心30s,棄上清,得沉淀即為碳酸鈣納米顆粒與Cu/Zn-SOD共聚物。
B、聚電解質包裹碳酸鈣納米顆粒與Cu/Zn-SOD共聚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內蒙古農業大學,未經內蒙古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16159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