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新型船體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075672.9 | 申請日: | 2014-03-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18518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10 |
| 發明(設計)人: | 朱曉義 | 申請(專利權)人: | 朱曉義 |
| 主分類號: | B63B3/14 | 分類號: | B63B3/14;B63H11/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銳專利事務所44275 | 代理人: | 張明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新型 船體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船舶結構設計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船體結構。
背景技術
從古至今船為整體結構,通常較大的船吃水線下為主要運載空間,且上大下小近似三角形,船受上大下小結構所限,所以實際運載空間不大;為增加更大載重量,只有擴大船體同時在吃水線下的船體高度增加,其形狀還是近似上大下小的三角形,所增加的運載空間并不大,所以現在船無論怎樣改變所增加的運載空間并不大,使船制造難度增加,同時該結構的船速度慢、能耗高、浮力小、阻力大、載重量不大、推動力也不大;所以有必要對傳統船的結構、浮力、動力做一些改進,才能提高速度和增加更大載重量;另外迎水面的正向、側向,背水面的后部負壓區產生的流體阻力,是船行駛中的最大能源消耗,迄今為止沒有任何有效解決方法,需要進一步的改進。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船,通過水上和水下船體分別產生浮力共同形成更大載重空間的船,并減少阻力、提高推動力。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船,包括船體,船體的運載空間包括水上船體和封閉的水下船體,所述水上船體和封閉的水下船體之間具有與外界相通的流體通道,所述流體通道用于使水上船體和封閉的水下船體的運載空間在水中分別產生浮力,所述水上船體和封閉的水下船體通過通道相連通。
其中,還包括連接件,所述水上船體和封閉的水下船體的運載空間之間通過所述連接件相連接,連接件用于使水上船體和封閉的水下船體牢固地連接或分開,所述封閉的水下船體設有一個或一個以上。
其中,還包括能夠吸水和排水的動力裝置,所述動力裝置的吸水口與流體通道相通,動力裝置的排水口設在船體后部并與外界相通。
其中,所述水上船體在吃水線以下的船體部分和封閉的水下船體之間,共同形成位于船體表面上的前部和側部兩者至少其一的導水口,所述導水口具有外大內小的結構,并與所述流體通道相通。
其中,所述水上船體在吃水線上的部分由多個運載艙構成,所述多個運載艙之間通過通道相連通,并用連接件相連接。
本發明采用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船,包括船體和動力裝置,所述船體的運載空間包括水上船體和水下船體,水上船體在吃水線以下的部分和水下船體兩者至少其一的內部設有多個用于產生浮力的運載艙,船體內設有流體通道,船體上設有多個導水口與所述流體通道相通,所述流體通道圍繞多個所述運載艙的周圍經過并與動力裝置相連通。
其中,所述動力裝置的吸水口與流體通道相通,動力裝置的排水口設在船后部與外界相通。
其中,還包括通道和連接件,所述通道和連接件設于所述水上船體和水下船體之間、以及船體內的運載艙之間;水上船體和水下船體分別通過通道相連通,并采用連接件相連接,使水上船體和水下船體能牢固的連接或分開,所述水下船體設有一個或一個以上個。
其中,所述水上船體在吃水線上的部分由多個運載艙構成,所述多個運載艙之間通過通道相連通,并用連接件相連接。
本發明采用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船,包括船體和動力裝置,所述船體包括水上船體和水下船體,位于所述船體的吃水線以下的運載空間由多個可產生浮力的運載艙組成,所述運載艙的殼體包括內殼和外殼,所述外殼和內殼之間具有流體通道,外殼上具有多個導水口,所述動力裝置的吸水口通過所述流體通道與所述導水口相通,動力裝置的排水口設在船后部與外界相通。
其中,各所述運載艙之間,分別通過通道相連通,并用連接件相連接。
其中,所述水上船體在吃水線上的部分由多個運載艙構成,所述多個運載艙之間通過通道相連通,并用連接件相連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1、改變傳統船的整體結構,上下船體結構分別產生浮力,同時使載重空間擴大;2、改變傳統船體的正向和側向與流體直接接觸的情況,通過船體與流體通道之間形成的特殊形狀的導入口使船體的正向和側向受到的流體阻力大大減少;3、動力裝置吸水加快流體通道內流體的流速,使正向和側向流體阻力減少,浮力增加,在此條件下,自然排水產生的推動力就增加;4、由公知常識可知,動力裝置具有多少吸水量,就有多少排水量,產生正壓動力是多少,產生負壓動力就有多少,傳統的行船方式白白浪費近一半動力,而本發明的推動力來源為動力裝置的排水產生的正壓動力以及吸水產生的負壓動力,兩種動力共同產生更大推動力。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船的實施例一的主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A向剖面示圖;
圖3是圖1的仰視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朱曉義,未經朱曉義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75672.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設有壺柄轉動限位塊的水壺
- 下一篇:一種帶冷卻系統的尾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