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在水相中催化制備喹唑酮化合物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068499.X | 申請日: | 2014-0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819414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28 |
| 發明(設計)人: | 柯方;許建華;劉彩琴;林媚;李鵬;周孫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醫科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D239/90 | 分類號: | C07D239/90;C07D239/91 |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8 | 代理人: | 王義星 |
| 地址: | 350004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相中 催化 制備 喹唑酮 化合物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公開了喹唑酮衍生物制備的方法。即采用2-鹵代苯甲酸與鹽酸脒鹽為原料以水溶性銅鹽為催化劑,在水相中催化制備喹唑酮化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術
喹唑酮類生物堿是生物堿中的一大類,是中藥成分常山堿、異常山堿、色胺酮等的主要結構單元。這些成分主要存在于常山、大青葉等中藥中具有廣泛的生物活性。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含有此類結構的化合物具有多重生物活性,主要表現在對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或其酪氨酸激酶(EGFR-TK)、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VEGFR)、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受體?(PDGFR)、神經生長因子受體(NGFR)及其他多個作用靶點有抑制活性,從而發揮抗癌、抗菌、抗病毒等多種藥理作用。喹唑酮還是精細化工和醫藥生產的重要中間體,如由喹唑酮經氯化、氨化后得到的4-氨基喹唑啉是一系列藥物如吉非替尼(Gefitinib)、厄洛替尼(Erlotinib)的基本骨架。由于此類結構化合物具有優異的藥理活性,從而引起了醫藥研究人員的極大興趣,因此以喹唑酮化合物為基礎的衍生物研究已成為熱點。
文獻報道的合成喹唑酮化合物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1)Niementowski反應,是以鄰氨基苯甲酸和甲酞胺合成4(3H)一喹唑啉酮。(2)由鄰酞胺基苯甲酸與胺反應,以聚鄰苯二甲酞胺和氯化磷作為催化劑,在高溫加熱回流條件下生成。(3)2一乙酰氨基苯甲酸與含氨基取代的化合物,如胺,聯氨,及其衍生物,在高溫加熱回流即可。目前報道的喹唑酮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各有優缺點,或多或少由于原料獲取困難、部分試劑毒害大、反應條件劇烈和需要特殊反應容器等問題,使用受到限制。
目前已知的喹唑酮化合物的合成反應都是在有機溶劑中經行。隨著人類對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日益提高,綠色化學的繁榮和原子經濟行為的提倡,相比有機溶劑易燃易爆、價格相對昂貴、生物和環境不友好的缺點,以水為代表的環境友好、安全廉價分綠色溶劑代替傳統有機溶劑的研究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
本發明中公開了合成喹唑酮衍生物的方法。即采用2-鹵代苯甲酸與鹽酸脒鹽為原料,以水溶性無機銅鹽為催化劑,在水相中催化制備喹唑酮化合物的方法。與現有技術中所述方法相比,此體系不但能夠適用大量的官能團,產率高,副產物少,而且操作簡單,安全,成本低廉,環保。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在水相中催化制備喹唑酮化合物的方法,更詳細地說是在純水相中水溶性催化劑催化2-鹵代苯甲酸和鹽酸脒鹽合成喹唑酮化合物的方法。
實現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所述目的是反應底物2-鹵代苯甲酸和鹽酸脒鹽為原料,在催化劑和堿的作用下反應而成,反應式如下:
(A)
所述目的催化劑是一種水溶性過渡金屬配合物(如:二氯化二(1,10-鄰菲羅啉)合銅)(B),見下式:
其中M可為鐵、鈷、鎳、錳、銅、鉑、鈀等過渡金屬,優選鈀、銅、鐵,更優選為銅。
根據本發明,底物(I)為2-鹵代苯甲酸,可在此水相反應體系中合成喹唑酮衍生物。
(I)
上式(I)其中R1為F、Cl、Br、I、羥基、C1-7低級烷基、苯基、芳烴、芳烷基、C1-4低級烷氧基、無取代或也可以有取代的苯氧基、無取代或也可以有取代的芳烷氧基、吡啶基、苯氧甲基、乙酰基、硝基、氰基。
X為鹵素原子?Cl、Br、I。
根據本發明,如下式(II)為鹽酸脒鹽。
(II)
其中R2為F、Cl、Br、I、羥基、C1-7低級烷基、苯基、芳烴、芳烷基、吡啶基、苯氧甲基、乙酰基、硝基、氰基。
所得產物(III),?其中R1為鹵素原子、羥基、C1-7低級烷基、苯基、芳烷基、C1-4低級烷氧基、無取代或也可以有取代的苯氧基、無取代或也可以有取代的芳烷氧基、吡啶基、苯氧甲基、乙酰基、硝基、氰基。
R2為F、Cl、Br、I、羥基、C1-7低級烷基、苯基、芳烴、芳烷基、吡啶基、苯氧甲基、乙酰基、硝基、氰基。
(III)
在本發明的優選方案中,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鹽酸脒鹽的用量為底物(2-鹵代苯甲酸)摩爾量的1-10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醫科大學,未經福建醫科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68499.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