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亞克力水稻昆蟲飼養籠及水稻昆蟲飼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065152.X | 申請日: | 2014-02-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82968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5-14 |
| 發明(設計)人: | 陳倩;魏太云;陳紅燕;賈東升;毛倩卓;吳維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農林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K67/033 | 分類號: | A01K67/033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創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學俊 |
| 地址: | 350002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亞克力 水稻 昆蟲 飼養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亞克力水稻昆蟲飼養籠及水稻昆蟲飼養方法,屬于養蟲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水稻的主要害蟲包括稻葉蟬和稻飛虱,這兩類昆蟲是水稻病毒病傳播的主要介體。飼養稻飛虱和稻葉蟬,有利于研究該類昆蟲的生長發育特點及其與水稻和病毒的三者關系,是水稻害蟲防治研究的前提。稻葉蟬和稻飛虱的飼養過程,要保證不斷供給正常健壯的飼料植物,飼料植物要確保無病、無天敵且富有營養。
傳統的稻葉蟬和稻飛虱實驗室群體飼養籠是一個立方體,一般以鋁合金或塑料桿為骨架,高密度防蟲網為面而制成的,其優點是隔離性和透光性較好,最大限度還原了自然狀態下水稻與昆蟲的生活關系。但操作上仍存在一些不足:(1)占用空間:為了滿足水稻的正常生長,傳統飼養籠體積較大,一般約80?cm×80?cm×100?cm,因此需要較多空間放置飼養籠。(2)不易搬動:由于水稻種植在種植盆內,每次搬動飼養籠,都要同時移動種植盆,至少需要2人完成。(3)不易更換植株:由于水稻是這些昆蟲的取食來源,經常需要更換健壯的飼料植株,但由于植株罩在飼養籠內,更換植株很可能造成昆蟲逃逸。
傳統的實驗室飼養方法是將昆蟲和水稻共同罩在高密度防蟲網和鋁合金或塑料骨架制成的飼養籠里,其優點是:(1)昆蟲存活率高;(2)隔離效果好;(3)對水稻的正常生長影響小。但在日常操作上仍存在一些不足:(1)不易觀察和取蟲:由于取食植物汁液的刺吸式口器昆蟲個頭較小,如飛虱體長5?mm,葉蟬3-10?mm,而飼養籠為了保證水稻的生長,一般高約0.8-1?m。因此在大飼養籠里觀察和收集較小的昆蟲,比較不容易。(2)不易更換植株:由于水稻是這些昆蟲的取食來源,經常需要更換健壯的植株,但由于植株罩在飼養籠內,更換植株很可能造成昆蟲逃逸。(3)不易澆水:澆水需要打開籠門,增加昆蟲逃逸機會,且容易將停留在植株上的昆蟲沖掉,造成昆蟲損失。(4)蟲齡混雜:因為此類飼養籠不適宜更換植株,昆蟲蛻皮、產卵等都在該飼養籠內,造成蟲齡混雜,不宜開展對蟲齡有特殊要求的群體性實驗。?
因此,在飼養這些昆蟲過程中,急需一種設計合理、體積輕巧的飼養籠及一種操作簡便、符合實驗需要的飼養方法。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設計合理、透光性好、體積輕巧、節省空間、操作方便且有利于昆蟲規模化飼養的亞克力水稻昆蟲飼養籠及一種操作簡便、符合實驗需要且規模化的水稻昆蟲飼養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一是:一種亞克力水稻昆蟲飼養籠,包括籠體和育苗盤,所述籠體是由多塊亞克力板制作而成的箱形結構,所述籠體正面上下對稱設置有兩個活動的籠門,所述籠門為插板,所述籠體正面設置有與相應插板橫向插接配合的插槽,所述籠體背面設置有防蟲網,所述籠體內的底部和頂部對稱設置有兩個分別用于安放相應育苗盤的卡槽結構,所述育苗盤內設置有用于固定吸水紙的鐵線框。
進一步的,所述插槽的末端設置有用于定位插板的限位條。
進一步的,所述卡槽結構包括兩根分別設置于兩側內壁上的卡條。
進一步的,所述籠體兩側面分別開設有透氣窗,所述透氣窗設置有防蟲網。
進一步的,所述防蟲網為120目的高密度防蟲網。
進一步的,所述亞克力板的厚度為0.3?cm。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二是:一種水稻昆蟲飼養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亞克力水稻昆蟲飼養籠,將飼養籠放置于飼養室內,并按以下步驟:
步驟一,育苗:將吸水紙平鋪在育苗盤內并用鐵線框夾緊固定,將已露白的水稻種子撒在吸水紙上,37℃光照育種,待水稻長至3-5?cm,便可飼喂昆蟲;
步驟二,移蟲:將長有水稻苗的育苗盤推入籠體內底部的卡槽,將昆蟲移入,關上籠門,昆蟲便可馬上取食水稻苗;
步驟三,澆水:稍微打開籠門,小心往育苗盤里澆水,防止昆蟲逃逸;
步驟四,換苗:當水稻高度超過12?cm時,傾斜飼養籠,使底部育苗盤里的水通過防蟲網空隙流盡;將飼養籠背對光源,吸引昆蟲朝背面活動;打開籠門,將長有新鮮水稻苗的育苗盤倒置后推入籠體內頂部的卡槽;關上籠門,顛倒飼養籠,使新的水稻苗位于底部并按正常方向生長,老的水稻苗位于頂部倒置,昆蟲就被吸引到新鮮水稻苗上取食;待老水稻苗因倒置缺水而干死后,抽出頂部育苗盤;
步驟五,取蟲:當實驗需要取蟲時,傾盡育苗盤里的水,顛倒飼養籠,使水稻苗位于頂部并朝下;利用昆蟲的趨光性,將飼養籠背面對著光源,輕輕驅趕水稻苗上的昆蟲,使其掉落或集中在背面的防蟲網上,用吸蟲管直接吸取昆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農林大學,未經福建農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6515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