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飛行器的雙向通風系統和相關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042861.6 | 申請日: | 2014-0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963977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24 |
| 發明(設計)人: | T·L·斯基爾頓 | 申請(專利權)人: | 波音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4D13/00 | 分類號: | B64D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紀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245 | 代理人: | 趙蓉民,董巍 |
| 地址: | 美國伊***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飛行器 雙向 通風 系統 相關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總體涉及飛行器,并且更具體地,涉及用于飛行器的雙向通風系統和相關的方法。
背景技術
商用飛行器或者噴氣客機一般采用具有由機艙支撐的渦輪發動機的飛行器發動機。機艙還裝納設置在機艙內的飛行器和/或飛行器發動機的其他部件。然而,飛行器發動機在運行期間產生大量的熱量,其會影響所述部件的運行。為了保持設置在機艙內的部件在可接受的運行溫度內和/或遵守其他的工業規定和/或安全標準,機艙通常經由機艙冷卻和通風系統被冷卻或者通風。通常,已知的機艙冷卻和通風系統采用沖壓冷卻空氣以冷卻機艙內的部件。沖壓冷卻空氣經由提供在機艙上的進氣口被提供到部件。
然而,在非飛行條件下,沖壓冷卻空氣通常是不可用的。為了冷卻部件,通風系統經常采用風扇或者鼓風機以引導受迫空氣經過部件并且被放出到在機艙外殼上形成的至少一個排出口。然而,在機艙外殼內形成的開口(例如,入口和出口)會增加阻力,從而降低機艙的空氣動力效率。
發明內容
一個示例設備包括通道以流體地聯接在飛行器發動機的機艙內形成的開口和機艙的發動機艙室。當被動氣流可用于通風或者冷卻發動機艙室時,該開口提供到艙室內的入口,并且當需要受迫空氣來通風或者冷卻發動機艙室時,該開口提供從該艙室的出口。被動流體(例如,空氣)沿從開口到發動機艙室的第一方向流過通道。風扇被設置在通道內以當被動空氣不可用時提供受迫空氣。風扇引導受迫空氣沿從發動機艙室到開口的第二方向流經通道。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相反。
另一示例設備包括形成在機艙內的開口。當被動氣流可用于冷卻或者通風機艙內的發動機艙室時,該開口提供入口,當需要受迫空氣來冷卻或者通風機艙內的發動機艙室時,該開口提供出口。通道流體地聯接開口和發動機艙室并且鼓風機組件被置于通道中。鼓風機組件確定通道的第一流動路徑和第二流動路徑,其中通過第一流動路徑被動空氣將從開口流到發動機艙室,通過第二路徑受迫空氣將從發動機艙室流到開口。
示例方法包括經由通風通道聯接機艙的開口和機艙的發動機艙室,該通風通道具有確定通風通道的第一路徑和通風通道的第二路徑的鼓風機系統。該方法包括當被動空氣可用于通風或者冷卻發動機艙室部件時停用鼓風機以使被動空氣能夠沿第一方向經由第一路徑從通風通道的開口流到發動機艙室,并且當被動空氣不可用于通風或者冷卻發動機艙室時啟用鼓風機以使受迫空氣能沿第二方向經由第二路徑從發動機艙室流到通風通道的開口。
本發明能夠包含一種設備,其包括通道以流體地聯接在飛行器發動機的機艙內形成的開口和機艙的發動機艙室,當被動氣流可用于通風或者冷卻發動機艙室時,該開口提供入口到發動機艙室內,并且當需要受迫空氣以通風或者冷卻發動機艙室時,開口提供從發動機艙室的出口,被動空氣沿從開口到發動機艙室的第一方向流經通道;以及設置在該通道內的風扇,當被動空氣不可用時,風扇提供受迫空氣,風扇引導受迫空氣沿從發動機艙室到開口的第二方向流經該通道,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相反。當被動空氣從開口到發動機艙室流經通道時,被動空氣可以被用于在風扇周圍流動。當風扇被設置在通道內時,風扇可以確定通道的第一流動路徑和通道的第二流動路徑,第一流動路徑不同于第二流動路徑。該設備還可以包括設置在風扇上游的流體控制裝置,該流體控制裝置選擇地流體聯接開口和第二流動路徑。該流體控制裝置可以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其中第一位置防止被動空氣流經通道的第二流動路徑,并且第二位置允許受迫空氣流經通道的第二流動路徑并且流到出口。該流體控制裝置可以包括止回閥或者電磁閥。該通道可以包括第一管道,風扇經由支架被支撐在第一管道內,第一管道和風扇確定第一流動路徑,風扇具有設置在第一管道內的第二管道以確定第二流動路徑。風扇可以同軸地并且同心地與該通道的縱向軸線對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波音公司,未經波音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4286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