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魚鮮醬油的生產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002004.3 | 申請日: | 2014-01-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3704666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4-09 |
| 發明(設計)人: | 郭承義;付彩霞;楊世貴;王應喜;陳錫秋;余紅波;王箭;鄒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宜昌土老憨風味食品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3L1/238 | 分類號: | A23L1/23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43302 湖北省宜***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魚鮮 醬油 生產 方法 | ||
1.一種魚鮮醬油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驟:首先將鮮魚的魚頭、魚尾、魚鱗和魚骨清洗后,用有機酸或堿性鹽類溶液浸泡獲得生魚材料;然后將所述生魚材料經過蒸汽滅菌得到熟化魚材料;再將熟化魚材料絞碎使其能過80-100目的篩孔,以重量份數計,每100份熟化魚材料加入100-250份的水、3-6份的NaCl、3-10份的植物蛋白原料和0.1-0.3份的蛋白分解酶類,在pH4.2-4.5、溫度50-55℃的條件下液化分解,使用甲醛滴定法檢測蛋白質的水解度,當DH值介于65-80%時,停止液化,過濾后得到含有多肽和氨基酸的分解液;最后將大豆成曲、分解液和鹽水復配發酵,控制鹽水濃度18-20°Bé,在發酵過程中加入耐鹽乳酸菌和耐鹽酵母菌,發酵周期為3-6個月得到魚鮮醬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魚鮮醬油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豆成曲、分解液和鹽水按1:1.0-2.5:0.5-1.5的重量比復配發酵,控制鹽水濃度18-20°Bé。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魚鮮醬油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將鮮魚的魚頭、魚尾、魚鱗和魚骨清洗后,用有機酸或堿性鹽類溶液浸泡5-20min,獲得生魚材料;然后將所述生魚材料在121℃下蒸汽滅菌20-30min得到熟化魚材料。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魚鮮醬油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豆成曲的制作方法為:首先將豆粕、麩皮和水混合均勻后常壓下蒸煮30-50min,豆粕、麩皮和水的重量比依次為(55-65):(35-45):(80-90),出鍋后冷卻至30-40℃,按物料重量的0.3-0.5%接入米曲霉菌種,充分混合后放置于28-35℃中培養,培養基厚度為2.5-3cm,制種曲總時間為70-85h得米曲霉種曲;然后將蒸煮過的大豆和面粉按重量比(4-5):(1-2)的比例混合,冷卻至30-40℃接種米曲霉種曲,接種量為大豆和面粉總重量的0.5%-0.8%,曲料厚度為2.5-3cm,28-35℃下通風培養96-120h,制得大豆成曲。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魚鮮醬油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發酵過程中添加的耐鹽乳酸菌量占發酵液總重量的0.1-0.3%,耐鹽酵母菌量占發酵液總重量的0.1-0.3%。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魚鮮醬油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機酸為醋酸、稀鹽酸、檸檬酸或乳酸。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魚鮮醬油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蛋白原料為黃豆粉、綠豆粉或花生粉中的一種、兩種或三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宜昌土老憨風味食品有限公司,未經宜昌土老憨風味食品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002004.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集魚燈
- 下一篇:色輪固定裝置、色輪組件及投影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