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癡呆癥治療藥或預防藥有效
| 申請號: | 201380040658.9 | 申請日: | 2013-05-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602708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30 |
| 發明(設計)人: | 森啟;富山貴美;松本洋一;江口廣志;九里裕一 | 申請(專利權)人: | 公立大學法人大阪市立大學;帝人制藥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A61K39/395 | 分類號: | A61K39/395;A61P25/28;C07K16/18;C12N15/02;C12P21/08;C07K16/46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張桂霞;萬雪松 |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癡呆癥 治療 預防 | ||
本發明可以提供新的癡呆癥治療藥或預防藥。本發明提供含有與SEQ ID NO:1的Ser413周圍被磷酸化的tau蛋白特異性地進行抗原抗體反應的抗體或Ser413周圍被磷酸化的肽作為有效成分的癡呆癥治療藥或預防藥等。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癡呆癥治療藥或預防藥。具體而言,本發明涉及具有優異的認知功能改善效果的新的含有抗磷酸化蛋白或肽抗體和抗磷酸化tau抗體或能夠誘導抗磷酸化tau抗體的抗原的癡呆癥治療藥或預防藥。
背景技術
癡呆癥是指一且發達了的智力因后天的某種原因而下降、呈現社會性適應困難的狀態。癡呆性疾病分為神經變性疾病、血管性癡呆癥、朊病毒病、感染性疾病、代謝·內分泌疾病、外傷和腦外科疾病、中毒性疾病等(非專利文獻1)。在日本,2010年時存在約210萬名左右的癡呆癥患者,據報道65歲以上的高齡者中的患病率為8~10%左右或10%以上,在全球性的高齡化潮流中被認為是大問題(非專利文獻2)。看看癡呆癥的基礎疾病可知:約35%為阿爾茨海默病(AD),約15%為AD和腦血管性的混合型,5%為額葉顳葉變性病(FTLD),作為變性疾病的AD或FTLD等神經變性疾病占大部分比例(非專利文獻2)。由神經變性疾病引起的癡呆癥是以用至少6個月以上的時間進行的記憶障礙和/或人格變化的潛在性發病為特征的疾病。在與認知功能障礙的程度具有高度相關性的神經變性過程中一貫的特長是神經原纖維變化(神經原纖維纏結,NFT)(非專利文獻3)。
在人體內,tau(蛋白)是指由存在于17號染色體(17q21)的MAPT基因編碼的蛋白,是在中樞系統大量表達的微小管結合蛋白之一。發現tau是構成作為神經變性疾病的代表的AD中的NFT的雙股螺旋狀纖維(paired helical filament)和直纖維(straightfilament)的主要構成蛋白,更明確了在各種神經疾病中tau在細胞內蓄積。這種發生tau在細胞內蓄積的疾病統稱為Tau蛋白病(Tau病,Tauopathy)(非專利文獻4)。作為Tau蛋白病中包含的神經變性疾病,有阿爾茨海默病(AD)、皮質基底核變性病(CBD或CBS)、進行性核上性麻痹、皮克病、嗜銀顆粒性癡呆癥(嗜銀性顆粒病)、癡呆癥患者多系統tau蛋白病(Multiplesystem tauopathy with dementia,MSTD)、連鎖于17號染色體的伴帕金森式綜合征的額顳型癡呆癥(FTDP-17)、神經原纖維變化型癡呆癥、伴有鈣質沉積的彌漫性神經原纖維變化病(DNTC)、伴有球狀神經膠質封入體的白質Tau蛋白病(WMT-GGI)、伴有tau陽性封入體的額顳葉變性病(FTLD-tau)等,即使在神經變性疾病以外,Tau蛋白病還包括:昏睡性腦炎后遺癥或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等由感染癥引起的疾病、拳擊者腦病等由外傷引起的疾病(非專利文獻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公立大學法人大阪市立大學;帝人制藥株式會社,未經公立大學法人大阪市立大學;帝人制藥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380040658.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